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优免

优免

一般用作豁免租赋、力役等,以示优待。《北齐书·后主纪》:“诏使巡省河北诸州无雨处,境内偏旱者优免租调。”清代作为对社会上具有特殊身分者给予免除赋税之特殊待遇。如在职之各级官员、绅士、老人、未成年之丁、在学之生员等均享受此种待遇。顺治元年(1644),诏军民年七十以上者,准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泛差役。各级官吏及举、贡生员、杂职吏典,免其丁粮。雍正四年(1726),规定绅衿、贡监等生员,只许优免本身一丁。五年,令各保甲内之绅衿免充杂役。凡衰老残疾及寡妇之家子孙尚未成丁者,俱免充役。还有特殊贡献者,如向社仓捐谷五石,可免本人一年杂泛差徭,有多捐者,按年递免。

猜你喜欢

  • 宗炳

    375—443南朝宋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东北)人,字少文,又称宗居士。妙善琴书图画,精于言理。尝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晋、宋两朝屡辟为官,皆不就。好山水,爱远游,西至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于衡山。

  • 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

    太平天国檄文。清咸丰二年(1852)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名义颁布,后收入《颁行诏书》。文中痛斥咸丰帝为“妖”,号召“名儒学士”、“英雄豪杰”,“各各起义,大振旌旗,报不共戴天之仇”。

  • 邓定

    ?—349十六国时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人。晋永嘉元年(307),与訇氐等率流民二千余家据成固(今陕西城固东),巴西太守张燕等率军围之,献金诈降使之缓兵,又密遣訇氐求救于李雄,雄出师二万,大破燕军。随雄

  • 因果报应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因”亦称“因缘”;“果”或称“果报”。“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认为任何思想和行为,一经产生,不会自行消失,必然导致相应的后果。“因果”之理,贯通“三

  • 郑悼公

    ?—前585春秋时郑国国君。公元前586—前585年在位。名费。一作㵒,或沸。郑襄公之子。继襄公即位。许灵公恶郑,告于楚。他至楚诉之不胜,乃弃楚亲晋。与晋、齐、鲁等盟于郑地虫牢(今河南封

  • 周代国名。姞姓。地望不详。春秋时晋襄公母为偪姞。

  • 慕容忠

    ①(?—386)十六国时西燕国君。鲜卑族。慕容泓子。晋太元十一年(386),西燕大臣慕容永杀燕主慕容瑶,立其为帝,改元建武,旋为部下所杀。②十六国时前燕王族。慕容时任前燕宁东将军。建熙

  • 董承

    ?—200东汉河间(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献帝之舅。兴平二年(195)奉献帝还都洛阳,任安集将军。因患大将军韩暹干政,潜召曹操密商。操遂移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200)以车骑将军奉献帝密诏

  • 内寺伯

    官名。隋内侍省置二员。唐因之,一说增为六人,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之事。每年大傩(腊月驱疫鬼仪式)时则检查出入人员。

  • 召哈斯

    傣族土司属官。钱古训、李思聪《百夷传》谓领五十人者为昭哈斯。傣语谓五十曰哈斯,谓官、主人曰昭(召),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