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佉苴

佉苴

一作呿嗟。白蛮语音译,即腰带。唐南诏服饰制度,蒙氏属官曹长以上,得系“金佉苴”,其土兵“负排”及“罗苴子”者,则系朱漆的犀牛皮“佉苴”。

猜你喜欢

  • 外史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外史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外史司长官,掌记录君王言行,以为国志(即起居注),兼掌书籍。正四命。下设外史上士以佐其职,领著作上士、校书下士等官属。隋开皇元年(581)

  • 自治学社

    清末贵州革命团体。光绪三十三年(1907)张百麟与陈永锡、谭西庚、黄泽霖等在贵州组成,推钟昌祚为会长。揭橥“个人自治”、“地方自治”、“国家自治”“三大主义”,发行《自治学社杂志》和《西南日报》,创办

  • 东楚

    地区名。“三楚”之一。《史记·货殖列传》谓:“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地跨江逾淮,约当今江苏大部、安徽东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东至于海。因处于全楚之东北,故名。

  • 畎夷

    古族名。即“薰育”。

  • 明亮

    1736—1822清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初以文生员尚履亲王允裪女,为多罗额驸。乾隆三十年(1765)授伊犁领队大臣,三十六年以护军统领参加金川之役。后又参加镇压苏四十三、田五起义。嘉庆元年(1796

  • 外郎

    ①汉代对散郎之称呼。汉之郎官,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汉书·惠帝纪》:“赐民爵一级,中郎、郎中满六岁爵三级,四岁二级。外郎满六岁二级”,“谒者、执楯

  • 西京国子监

    官署名。北宋景祐元年(1034)改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学置,设分司官。后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今河北大名)亦置国子监。崇宁四年(1105),罢三京国子监官,各置司业一员。

  • 刘京

    ?—81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母阴后。建武十五年(39),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深为明帝爱幸。赏赐殊异。性骄奢,好修宫室,穷极侈巧,殿馆璧带皆饰以金银。卒谥孝王。

  • 对策

    选拔官吏的考试方法之一。又称“策试”。始于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办法是由皇帝提出一些政治、经义方面的问题,由被荐举的士人回答。后科举考试也袭用此法。如宋元明清的殿试,即考试策问一道,由省(会)试

  • 右尹

    官名。春秋战国时楚国置。初为尊官,次令尹,征战时兼任军帅。后地位稍降。多以王族充任。《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救郑。司马将中军,令尹将左,右尹子辛将右。”战国曾侯乙墓竹简所记楚官名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