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又称铁路风潮。清宣统三年四月(1911.5)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清廷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各地人民反对。湖南各界群众以铁路公司、咨议局为阵地,积极争路,迫使湘抚杨文鼎奏请清廷收回成命。上奏遭申斥后,民众相继罢工、罢市、罢课,拒交捐税。湖北咨议局亦召开大会抗议,疾呼“存路救国”。宜昌商股股东纷纷向铁路公司索回股本,铁路工人和附近农民起而支持,与官军发生流血冲突。广东铁路股东反对清廷强占粤路,坚持商办,华侨股东声明“誓死不从”。民众拒用纸币,挤兑银根,以示抵抗。在粤督张鸣岐高压下,股东赴香港成立保路会,继续抗争。四川斗争尤为激烈,立宪派绅商首先发起保路,五月二十一日(6.17)组织保路同志会,持有租股的农民争相入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在清廷强行接收宜万段后,群起抗粮抗捐和暴动。七月十五日川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蒲殿俊、罗纶等人,查封同志会和铁路公司,并用武力镇压请愿群众,死伤数百人,造成“成都血案”。清廷饬令解散各地保路同志会,扩大镇压。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号召保路同志军乘机起义。各路义军攻打成都,久攻不下,转而分兵攻略各州县,发展为全省范围的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保路运动纪念碑

猜你喜欢

  • 张禄

    即“范雎”。

  • 皇泰主

    即“杨侗”。

  • 北京行部

    官署名。明永乐元年(1403)升北平为北京,罢原北平布、按二司,遂设。置尚书二人、侍郎四人,以吏、户、礼、兵、刑、工六曹清吏司为官属,各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秩同六部,而职掌仍如原布、按二司。十

  • 阅史约书

    书名。明王光鲁撰。五卷。专为读史者参考而制作之图表,成于崇祯七年(1634),其后又增补地图,并作地理直音,十六年刊行。分为地图一卷,初版十七枚,后增补至三十五枚,应用明末印刷新技术朱墨套版法印刷,当

  • 仇英

    约1506—约1555明苏州太仓(今属江苏)人,字实夫,一作实甫,号十洲。出身漆工。后移居苏州,喜绘画。以周臣为师。又客于项元汴家,临摹名画,技法渐精。擅画青绿山水、人物、楼阁,以笔墨细腻见称,为“吴

  • 钱塘遗事

    书名。元刘一清撰。十卷。是书虽以钱塘为名,实记南宋一代事。大抵采宋人说部而成。高、孝、光、宁四朝所载颇略,理、度以后叙录最详,于南宋末之军政大事以及权臣进退,条分缕析,多有正史所不及者。第九卷全录严光

  • 徐俯

    ?—1140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徐禧子。年幼能诗,为舅黄庭坚所器重。以父荫授通直郎,累官至司门郎。靖康中,张邦昌僭位,遂致仕。建炎中,郑谌、胡直孺、汪藻迭荐之,任右谏议大

  • 扬门

    春秋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南)东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宋元公以华氏之乱欲出奔,厨人濮认为不可,鼓动全军抵抗。“公自扬门见之,下而巡之”,即此。

  • 慧寂

    807—883唐韶州怀化(今广东番禺东南)人,一作韶州浈昌(今广东南雄西南)人,俗姓叶。年十五欲出家,父母不许。至十七岁,自断二指以示决心,遂依其志落发。曾从灵祐学禅十余年。后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南

  • 清流党

    又名清流派。清光绪年间统治集团内部政治派别之一。主要成员有李鸿藻、张佩纶、张之洞、黄体芳、陈宝琛、宝廷、邓承修、张謇、文廷式、黄绍箕、盛昱、丁立钧等操守稍廉之官僚、文人和名士。常聚集于北京松筠庵,纠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