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粟庐
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名宗海。清光绪年间曾在太湖水师营务处办事,移家吴县(今苏州)。工金石书法,擅于书画鉴别。从同里韩华卿习昆曲,尽得奥秘,创“俞派唱法”,江南、浙西昆曲界奉为宗匠。七十五岁时在百代公司录制唱片十三面。著有《度曲刍言》,未刊。其子振飞辑《粟庐曲谱》二册行世。
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名宗海。清光绪年间曾在太湖水师营务处办事,移家吴县(今苏州)。工金石书法,擅于书画鉴别。从同里韩华卿习昆曲,尽得奥秘,创“俞派唱法”,江南、浙西昆曲界奉为宗匠。七十五岁时在百代公司录制唱片十三面。著有《度曲刍言》,未刊。其子振飞辑《粟庐曲谱》二册行世。
书名。南宋李心传撰。原十五卷,已佚。今本乃清人从《永乐大典》辑出,尚存一百四十余条,略依时代顺序,编为四卷。心传善于考证,凡所见宋初以来官私史籍及说部诸书,自典章制度以至岁月、名姓之讹异,皆先列旧文,
今河南武陟县西大虹桥。《北史·尉迟迥传》:迥起兵讨杨坚,“永桥镇将纥豆陵惠以城降迥”,即此。
杂志名。清宣统二年十月初一日(1910.11.2)在北京创刊。五日刊。汪康年主办。“以变法图存为宗旨”,以评论时事为主要内容。三年七月停刊。
中医诊断法之一。据传为春秋战国之交人扁鹊所创。起初只是诊断辅助手段,脉象不过下遂、上争等数种,切脉也无固定部位。战国后期已有相当水平,《素问》所载脉象有虚实寒热、大小长短、浮沉滑涩、弦钩代石、营毛粗细
海关名。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开设,由五口通商大臣兼理。同治元年(1862)聘二名外国人分任税务司、副税务司。
新莽末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光武帝刘秀次兄。随刘秀起兵反莽,旋战死于小长安(在今河南南阳南)。建武十五年(39)追谥鲁哀王。
西汉置。治今甘肃高台县西。属酒泉郡。《续汉书·郡国志》作“表氏”。《后汉书·灵帝纪》:光和三年(180)秋,“表是地震,涌水出”,而《五行志》作“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涌水出”,盖“是”、“氏”古通用。
唐代瓷窑。窑址传在今四川大邑,又称蜀窑。产品胎质坚薄,烧结致密,釉质细致洁白,在蜀中风靡一时,杜甫有《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赞之。但确切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唐末朱温与杨行密之间的战争。乾宁四年(897),朱温大举攻淮南,遣庞师古屯军清口(今江苏淮阴西南),进逼扬州;葛从周屯军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进逼寿州(今寿县);朱温自屯军宿州(今属安徽)以策应。杨
官名。唐代太常寺太医署置一人,从八品上,掌以针灸之术教授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