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公亶父

猜你喜欢

  • 即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陈奂传疏:“菽,豆之大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大豆的国家,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传说后稷弃是最早种大豆的人。初为主食,为五谷之一,

  • 环渊

    战国时楚人。稷下学士之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其“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著《上下篇》”。《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蜎子》十三篇,谓其作者“名渊,楚人,老子弟子”。蜎即环。一说环渊即

  • 永乐大钟

    钟(鐘)明永乐年间铸制的大铜钟。初悬于汉经厂,清雍正时移至北京西郊觉生寺。通高6.75米,口外径3.3米,钟唇厚0.185米,总重量约46.5吨。钟体内外满铸二十三万字的《华严经》、《金刚经》等。字体

  • 提点寺务司

    即“寺务司”。

  • 杨子居

    即“杨朱”。

  • 鱼冻布

    苎麻纱与蚕丝的交织物。明代出产于广东东莞县一带。因其“色白若鱼冻”而得名。织物柔软光滑,宜作夏服用料,且“愈浣则愈白”。

  • 马邑郡

    本朔州,隋大业三年(607)改为代郡,寻改为马邑郡。治善阳县(今朔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寨、神池等县及内长城以北,浑源县、大同市以西地区。隋末,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割据马邑郡,即此。唐武德四年(62

  • 顾欢

    南朝宋齐间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字玄平,一字景怡。道士。早年从雷次宗研讨“玄儒诸义”。好黄老之学,通解阴阳书。曾向齐高帝进《治纲》一卷。虽谓孔、老、释同为圣人,实主夷夏之别,扬道抑佛。认为:夷

  • 山东盐使司

    官署名。金代置,掌管山东食盐产销。大定十三年(1173),益都、滨州两盐司合并为山东盐使司,二十一年与沧州及山东各务并为海丰盐使司。二十五年以后,产盐之地共设七司,本司为七司之一。设使,正五品;副使,

  • 西瓯

    亦作西呕。古代百越族群之一。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东汉以后包括于俚、僚泛称中,为今壮、侗等族的先民。亦为西部越人(即西越)的统称。包括骆越、南越、夷越、滇越各部。一说即骆越。梁顾野王《舆地志》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