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吴楚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景帝时吴王刘濞为首七同姓诸侯王的叛乱事件。汉高祖死后,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与中央分庭抗礼,以至觊觎帝位,矛盾日益激化。景帝即位后,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建议,逐步削夺楚、赵、吴、胶西等国封邑。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久已蓄谋作乱的吴王刘濞联络楚王戊、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甾川王贤、济南王辟光、赵王遂,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公开发动武装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命周亚夫为太尉率兵平叛,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兵,又听袁盎言,处死晁错,企图平息事端。吴楚等国拒绝罢兵。周亚夫乃引兵固守昌邑,以轻兵断绝吴楚军粮道。待吴楚军粮尽溃散,遂遣精兵追击,大破之。楚王戊自杀。吴王濞亡走东越,为东越所杀。其他诸王或被处死,或自杀。前后凡三月,乱平。景帝随后采取削减王国官吏等措施,诸侯王独立地位逐渐被取消。

猜你喜欢

  • 昌国卫

    明洪武十二年(1379)于昌国县(今浙江舟山市)置昌国守御千户所,十七年升为卫。二十年因废县,迁卫于浙江象山县南东门山(一作天门山)。二十七年因东门悬海,薪水艰阻,复徙至县西南后门山。跨山为城,周七里

  • 双河

    即今新疆博乐市、温泉县的博尔塔拉河。《资治通鉴》:唐显庆二年(657),苏定方击败西突厥沙钵罗,“乃蹋雪昼夜兼行。所过收其部众,至双河,与弥射、步真合,去沙钵罗所居二百里”。

  • 具足戒

    佛教名词。梵文意译,别称大戒。戒,指佛教徒(僧尼和居士)应遵行的戒规。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区别。具足戒,即为取得僧尼资格,必须具足一切戒品,故名。受具足戒,又略称受具。隋唐后,汉地依《

  • 自西徂东

    书名。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撰。清光绪十年(1884)在香港初版,十四年广学会整理重印。全书分仁、义、礼、智、信五集七十二章,附《西法何能行于中国》一章。论两国政事并与中国现状比较,宣传中国仿行西法。

  • 左都御史

    官名。又称总宪。明清都察院主官,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设,左、右各一人,秩正三品。十七年升秩正二品。洪熙元年(1425),南京都察院设右都御史一人。清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设,一人。五年

  • 刘定之

    1409—1469明江西永新人,字主静。正统进士。授编修。景泰初,上疏称旨,擢洗马。成化二年(1466)入直文渊阁。官至礼部左侍郎,卒于任。善文辞,著有《呆斋集》、《周易图释》、《否泰录》等。刘定之

  • 西陲总统事略

    书名。一名《伊犁总统事略》。清汪廷楷原辑、祁韵士编纂、宗室赓宁绘图、嘉庆十三年(1808)伊犁将军松筠纂定并作序。十二卷。卷一为乾隆统一新疆事略;卷二为舆图;卷三为疆域、山水、卡伦;卷四至卷九专叙伊犁

  • 蜀科

    又称汉科。三国蜀法律。刘备定都成都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共造《蜀科》,为蜀国主要法规。其文已佚,科条可考者有弃市、夷三族、徙等刑种,并规定有反逆罪、私酿酒罪等。

  • 高沙

    亦作高山。清初文献中固山(旗)的异写。

  • ①官署之称。如唐代修文馆、弘文馆,清末之大使馆、领事馆。②非交通干道所设驿站。与干道所设驿并称馆驿。③太平天国基层组织泛称。相当于“衙”。④私塾。⑤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用的筐。《周礼·春官·司巫》:“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