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律
律令名。战国时赵国法律。《韩非子·饰邪》:“当赵之方明国律、从大军之时,人众兵强,辟地齐、燕;及国律慢,用者弱,而国日削矣。”董说《七国考·赵刑法》引张斐《律序》云:“郑铸刑书,晋作执秩,赵制国律,楚造仆区。兹述法律之名,申、韩之徒,各自立制。”
律令名。战国时赵国法律。《韩非子·饰邪》:“当赵之方明国律、从大军之时,人众兵强,辟地齐、燕;及国律慢,用者弱,而国日削矣。”董说《七国考·赵刑法》引张斐《律序》云:“郑铸刑书,晋作执秩,赵制国律,楚造仆区。兹述法律之名,申、韩之徒,各自立制。”
即“葑田”。
西汉置。治今河北无极县西新城。属中山国。西晋省。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复置。属中山郡。后又省。北齐复置,移治今无极县。隋属博陵郡。唐属定州,万岁通天元年(696)改“毋”为“无”。
官名。尚乘局次官,隋始置。唐正七品下,北宋仅存空名。
官名。《周礼》冬官之属。一说周代置。掌制作书写工具曲刀(即书刀)的工官。
见“两种海道针经”。
掌治场圃的小吏。见于战国。《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赵岐注:“场师,治场圃者。场以治谷;圃,园也。梧、桐、槚、梓,皆木名;樲棘,小棘,所谓酸枣也。言此以喻人舍大
元绛州曲沃(今属山西)人,字进之。通经史,尤精医术。忽必烈为藩王时,在王府掌医药。曾随征云南,攻鄂州。忽必烈即帝位,授提点太医院事。至元十二年(1275),迁礼部尚书。后升翰林集贤大学士。二十一年,奉
官名。唐武德三年(620)改司门郎而置,为尚书省刑部司门司长官。设一员,正五品上。掌司事。龙朔二年(662)改为司关大夫,咸亨元年(670)复为司门郎中。北宋初置,为五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始实领司门之
报刊名。(1)清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1901.5.10)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秦力山总编,戢元丞、沈翔云、杨廷栋、杨荫杭、雷奋等编撰,以“破中国之积弊,振国民之精神”为宗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表面带有茸毛的织物。原料大多为丝,也有用毛或其他纤维的。《玉篇》:“绒,细布也。”《广韵》:“绒,同狨。”《集韵》:“狨,兽名,禺属,其毛柔长可藉。”最初约起于模仿动物毛皮。现能见到的最早实物是长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