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城
即今辽宁凌海市(大凌河镇)。后金天聪五年(1631)大凌河之役,明军死守于此。
即今辽宁凌海市(大凌河镇)。后金天聪五年(1631)大凌河之役,明军死守于此。
官名。(1)西晋太康三年(282)置,治宁州,宁州并入益州后,以益州刺史兼领。四品。东晋太元中平蜀后复置,治益州涪城,持节、领兵,掌益州少数民族事务。立府,置长史、司马,可举秀才、廉吏、良吏。(2)十
官署名。辽代置,掌东京诸军戒严执法等事。
即“青龙泉三期文化”。
唐时迁至河西的各回鹘部落的总称。开成五年(840)漠北回鹘汗国发生灾害和内乱,为黠戛斯击破,被迫向西南迁徙。一支进入今甘肃各地,役属于吐蕃,分处于沙州、甘州、凉州、合罗川(今额济纳河中下游)、秦州、贺
明河南杞县人。万历进士。授卢龙知县。天启中拜魏忠贤为义父,建四祠祀之,呼九千岁,官至蓟辽总督、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思宗即位,被劾入狱,处死。
1830—1886清甘肃河州(今临夏)人,字魁峰,又字鼎臣。回族。曾任河州大河家阿訇,能言善辩,颇得教徒信任。同治二年(1863)参加河州东乡族马悟真、闵殿臣起义,被推为帅。十一年正月,在太子寺(今广
?—257三国时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字子家。卢植子。东汉末,崔琰举为冀州主簿。以驳士亡法量刑过重,为曹操赏识。授丞相法曹议令史,转西曹议令史,历官吏部郎、黄门侍郎、济阴相及梁、谯二郡太守。以地瘠
?—400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天兴二年(399),聚众海滨,攻掠郡县,杀幽州刺史封沓干。自称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后被材官将军和突所俘,锁送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车裂而死。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升兴安州为府。治安康县(今陕西安康市)。属陕西省。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以东的汉水流域。1913年废。
书名。撰者不详。一卷。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作者至滇,居洱源等地。此书以《白古通记》为底本,其间加按语作为“浅述”,并于《大理国纪》以后补录其他资料。全书十七目,分记南诏、大理国以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