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北燕州置。因妫水得名。治怀戎县(今河北涿鹿西南石灰窑),长安二年(702)移治清夷军城(今怀来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怀来、涿鹿、张北、赤城、崇礼、怀安、万全及北京市延庆等县地。开元中张说在州北筑长城,东南有居庸塞,形势险要,为北边重镇。天宝元年(742)改为妫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妫州。五代晋入于契丹,改名可汗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北燕州置。因妫水得名。治怀戎县(今河北涿鹿西南石灰窑),长安二年(702)移治清夷军城(今怀来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怀来、涿鹿、张北、赤城、崇礼、怀安、万全及北京市延庆等县地。开元中张说在州北筑长城,东南有居庸塞,形势险要,为北边重镇。天宝元年(742)改为妫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妫州。五代晋入于契丹,改名可汗州。
北宋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字进伯。皇祐进士。吕大防兄。历任华阴尉、秘书丞、代州知府、河北转运判官、工部侍郎、秦州知府、渭州知府等职。在代州任内,曾与辽使争代北之地,颇有功绩。与弟大钧、大临均为张载门
佛寺名。位于今江苏苏州西郊枫桥镇古运河岸旁。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四年(630,一说大历时),诗僧寒山居此,因得名。张继有诗《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寺因诗而名,远播日本。后屡经
见“唐兀”。
书名。元李京撰。一卷。京,字景山,河北河间人,大德时任云南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兼管军万户,对乌蛮、六诏、金齿百夷等地山川、地理、土产、民族风俗了解较详,以其见闻,参考众说,编集此书,进呈朝廷。文献书目
?—1234南宋人。绍定初在赣州(今属江西)率众起义,以松梓山为据点,活动于赣、闽、粤界十余州,结寨六十,屡杀官使,拒绝招降。绍定六年(1233)江西安抚使陈率兵镇压,次年,他在松梓山
157—232三国时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字子鱼。举孝廉。东汉中平六年(189),何进辅政,征为尚书郎。初平三年(192),太傅马日磾辟为掾。兴平二年(195),任豫章太守。建安四年(199)
宋代民俗。凡里巷间有迁新居者,邻里集资置备酒食,前来探望,称为暖屋。
管形火器。明始用。发射之爆***丸用生铁熔铸,其大如碗,其圆如球,中容火药半斤,以母炮发出。炮丸内可装入不同药料,以起爆炸、燃烧、施毒、放烟等不同作用。其炮放于架上,以铁索牵之,后用钉钉于地以固。明此类
即“季狸”。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合水县(唐改安化县,今甘肃庆阳县)。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时,曾先后改为弘化、安化、顺化等郡。辖境相当今甘肃庆阳、环县、合水、华池及陕西吴旗县地。宋于北境分置环州、定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