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司
①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唐、宋尚书省属部各辖四司,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其余三司皆称子司。②宋代三司等官署下属分支机构通称。如三部勾院、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
①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唐、宋尚书省属部各辖四司,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其余三司皆称子司。②宋代三司等官署下属分支机构通称。如三部勾院、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
?—166东汉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字文理。桓帝时,任太原太守。时小黄门赵津倚势犯法,令郡吏王允不顾赦令捕杀之。有司秉承宦官意旨,奏其罪当弃市,后竟下狱死。
清代调派官员的一种方法。清制,各省督抚因本省官员不敷差遣,奏请由候选人员中拣选若干员,分发各该省委用,称拣发。
官名。(1)周始置。礼官之长,卿爵。掌宗室礼法及宗庙社稷祭祀礼仪。《国语·周语上》:“宗伯九之,王则大徇。”韦昭注:“宗伯,卿官,掌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大戴礼记·盛德》:“父子不亲,长幼
见“保静县”。
清制,凡官员因丁忧,或受处分,自开缺之日,停给俸银,称住俸。又,京官出差,其原俸仍由京城支领,本人在外另得俸饷,称行俸,亦名住俸。
西汉淄川(治今山东寿光东南)人,字子庄(一作子装)。以齐诸田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故号“杜田生”。专治《周易》,授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西汉立为博士之今文《易》学,皆出其
地名。即今乌兹别克斯坦马尔格兰。元时属察合台汗国。
唐方镇名。至德二载(757)升河中防御使为河中节度使。广明后,为王重荣、王珂等割据。光启元年(885)号护国军。天复初为朱温所并。参见“河中①”。
学校名。亦称华西协和大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基督教浸礼会、英美会、公谊会、美以美会等开办。公推加拿大传教士毕启(Joseph Beech,1867—?)负责筹备,初在成都设一高级中学,名华西
官名。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五月,禁佛、道二教,而又意存道教。六月,乃诏立通道观,置员一百二十人,择道门之人有名当世者,著衣冠笏履,名为通道观学士。其所学者,唯是《老》、《庄》。入通道观为学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