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礼逊
即“马儒翰”。
即“马儒翰”。
1297—1340元浦江(今属浙江)人,字立夫。博极群书,于制度沿革、阴阳律历、兵谋术数、山经地志及字学族谱之属,尤为精通。延祐中,以《春秋》贡于乡,不第,隐居深裹山中。游览之暇,不废纂述,四方学士慕
北宋至道三年(997)所定十五路之一。治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市南),景德二年(1005)前,徙治广济军(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天禧四年(1020)徙治青州(治今山东青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徒骇河东南,山东
古代中国非回族人对信仰伊斯兰教各族人民的俗称。清代亦用此指称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布鲁特(今柯尔克孜)诸族,以及萨马尔罕、布哈尔、温都斯坦诸部。如称准噶尔统治下的新疆维吾尔族为“缠头回子”等。参见“维吾
见“斋郎”。
1423或1426—1498明河南濬县(今浚县)人,字世昌。景泰进士。历官御史、按察使。天顺末任大同巡抚,成化初兼宣府巡抚,后总制三边。收复河套失地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以军功晋威宁伯。成化十九年(1
书名。南宋陈振孙撰。今本二十二卷。作者嗜藏书,每得古籍,即为之撰写提要,费时十余年,辑成书目五十六卷,著录古籍三千余种。原书明已不传,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西汉置。治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镇。属楚国。高帝时封卫胠为武原侯。景帝时国除为县。东汉属彭城国。魏晋因之。南朝宋初废。北魏复置。东魏武定八年(550)置武原郡于此。隋开皇十一年(591)改为良城县。《资
①方镇名。(1)唐至德二载(757)升襄阳防御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文德元年(888)号忠义军。治襄州(今湖北襄樊市)。领襄、隋、唐、邓、均、房等州,约当今湖北郧西、竹溪,陕西白河以东,湖北随州、河南桐
官名。北魏置,为监御曹长官。《魏书·王洛儿传》:“(孝文帝)承明初,(王陵)迁监御长,赐爵始新子,加宁朔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太和改制时罢。
唐河南洛阳人。性谲异险诈。垂拱后,为司刑评事。与来俊臣等共撰《罗织经》,教其徒网罗无辜,织成反状。天授二年(691),任右台监察御史。常与来俊臣同审判案狱,专以屠戮李氏宗枝及朝贵为事。长寿二年(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