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少府

少府

①官署名。(1)战国韩、赵等国置,掌工官器械制造。亦作小府。(2)汉代郡太守之内府,掌管太守私人财政。(3)十六国前凉州牧府之别称,是前凉仅次于太府(都督府)的政权机构。设长史、司马等属官。②官名。(1)秦代置,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掌皇帝财政,供宫廷日常开支,管理宫廷侍从及宫廷手工业。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左弋(佽飞)、居室(保宫)、甘泉居室(昆台)、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中书谒者(中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掖廷)、内者、宦者诸令,胞人、都水、均官诸长及上林十池监等。新莽改称共工。东汉复置,但权任大减,唯掌宫廷日常生活品的供应等及宫廷手工业,领太医、太官、守宫、尚方、上林苑令等。尚书、符节及宦官控制的黄门、掖庭、永巷、御府、钩盾等署名义上虽有隶属关系,实际上事皆自专。魏、晋以后,主要掌管宫廷手工业。魏、晋、南朝宋皆三品。北魏前期亦置,孝文帝太和末改称太府。南朝梁改称少府卿,与太府卿并列。北齐沿北魏制。隋有少府监。(2)汉代置,为太后三卿之一,掌皇太后宫中财物的库藏出纳,冠以太后宫名,如长信少府等。位在同号九卿之上。三国魏改定其在同号九卿之下。晋复定在同号卿之上。南北朝沿置。(3)秦及西汉初期“将作少府”的省称。(4)唐代对县尉之俗称。(5)清代对内务府大臣之别称,以其管理宫廷事务,故名。(6)明清对县典史之别称。

汉代“少府之印章”

封泥(拓片)

猜你喜欢

  • 莒州

    ①北周改南青州置。治东莞县(隋改东安,再改沂水。今沂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莒南、莒县及江苏赣榆等县地。隋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贞观八年(634)废。②金大定二十四年(1

  • 建中靖国

    宋徽宗年号(1101)。建文史待 书名。 明陈继儒撰。记载明建文帝事迹,引用书多达一百二十六种。内容分为逊国编年,报国列传,官职(其中姓名无考者四人,有姓名而官职无考者七人),隐遁(十五人),宫阃(十

  • 閤门司

    官署名。唐制,正殿朝会,百官从东西上閤门进入殿廷,设閤门使掌閤门出入事务。五代后梁沿唐制设东西上閤门使。至宋设閤门司,掌朝会、游幸、宴享赞相礼仪;文武官员自宰相、宗室自亲王以下及外国使节与少数族首领朝

  • 粘竿处拜唐阿

    官名。清代尚虞备用处属官。拜唐阿,满语意为执事官。此处指尚虞备用处一般侍卫,额设四十人,负责皇帝巡狩垂钓的准备工作。

  • 保定军官学堂

    学校名。清末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高等军事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原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原址设立。段祺瑞为督办,赵理泰为监督。聘日本等国军官为教官。分速成、深造两科。

  • 全椒县

    西汉置。治今安徽全椒县。属九江郡。东晋废。南朝梁改为北谯县。隋开皇初改为滁水县。大业初复改全椒县。属江都郡。唐属滁州。明洪武初废。旋复置。

  • 汪应庚

    清人。徽州大盐商。乾隆初任两淮总商,富至千万。乾隆三年(1738)、七年,因扬州水、旱灾,曾两次捐输银十万七千余两,又曾捐资六万五千两修建江甘学宫,购置土地以助乡试。

  • 御茶房

    官署名。明代内府所属机构。掌供奉皇帝及宫中茶酒瓜果。置提督太监正、副二人,牌子四人,常行近侍无定员。

  • 潘文勤公奏议

    书名。清潘祖荫撰。所辑奏议,对研究晚清时政、法律词讼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布思端

    1290—1364即布敦·仁钦朱。元乌思藏迦举派僧人。原名辇真竺。因父号八思端(义为父教师),故被称为布思端(子教师)。幼年从母学佛经,十八岁出家,学识渊博。中年以后,主持沙鲁寺,嗣法弟子衍为沙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