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皇泽寺千佛崖
中国著名的石窟。在四川广元市区西北,共有三处,以城西嘉陵江西岸的皇泽寺摩崖造像和城北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最为著名。皇泽寺建于武则天时,现存石窟和摩崖三十四处,主要为唐代作品。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窟龛密集,最多处叠至十三层,高达40米,绵亘长达半里以上。现尚存窟龛四百余座、造像七千尊左右。窟龛始建于南北朝时代,以唐代建造者为最多,宋代续有增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中国著名的石窟。在四川广元市区西北,共有三处,以城西嘉陵江西岸的皇泽寺摩崖造像和城北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最为著名。皇泽寺建于武则天时,现存石窟和摩崖三十四处,主要为唐代作品。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窟龛密集,最多处叠至十三层,高达40米,绵亘长达半里以上。现尚存窟龛四百余座、造像七千尊左右。窟龛始建于南北朝时代,以唐代建造者为最多,宋代续有增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吏名。晋代郡县属吏。由郡县长官自辟,因常居门下,故称。无定员,分掌门下诸杂事。
即“八刺忽”。
见“撬”。
1057—1121北宋成都双流(今属四川)人,字子常。邓绾子。熙宁进士,为汝阳主簿。绍圣中,为国史院编修官,撰修《神宗史》。元符二年(1099),迁起居舍人。徽宗初,力荐蔡京为相。进中书舍人、给事中兼
?—1449明江西建昌(今南城)人,初名云。因杀田主,逃往福建沙县,改名茂七。正统十三年(1448),率佃农抗田主租外盘剥,遭官军攻杀,乃举旗造反。聚众沙县陈山寨,自号铲平王,设置官署。各地农民举金鼓
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一般以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两半,右半留中,左半授予统兵将帅。调兵时由使臣持符验合,方可发兵。《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汉代和
即“李通玄”。
官署名。明清国子监所属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掌教经义,立肄业之课程,考核学生学业。设五经博士三人,正七品。二十四年增设博士至五人,改为从八品。洪熙元年(1425),南京国子监亦置。清顺治
古族名。先秦时已与中原发生联系。《汉书·匈奴传》:“是时汉东拔貉,朝鲜以为郡。”颜师古注:“与秽同,亦或作薉。”参见“”、“貊貉”、“貊
?—1870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竹厓。道光进士。咸丰六年(1856)任陕西巡抚。七年署直隶总督,八年实授。时值英法发动第二次***战争,英法侵略军攻占大沽炮台,他不为战守,力主妥协,革职充军。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