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宣
①新莽末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字骄穉。原为县狱吏。天凤五年(18),与谢禄、杨音响应樊崇起义,合数万人。更始二年(24),与禄、音率所部由陆浑关(今河南嵩县东北)进兵关中。旋与樊崇等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进至华阴,拥立刘盆子为帝,被推为丞相。建武三年(27),随樊崇、刘盆子等归降光武帝。后卒于乡里。②东汉下邳良城(今江苏邳州东)人,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兄子。倚势得任下邳令,贪残暴虐尤甚于璜。因求前汝南太守李嵩女不得,乃掠女归家,戏射杀之。后为东海相黄浮捕杀,暴尸示众。
①新莽末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字骄穉。原为县狱吏。天凤五年(18),与谢禄、杨音响应樊崇起义,合数万人。更始二年(24),与禄、音率所部由陆浑关(今河南嵩县东北)进兵关中。旋与樊崇等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进至华阴,拥立刘盆子为帝,被推为丞相。建武三年(27),随樊崇、刘盆子等归降光武帝。后卒于乡里。②东汉下邳良城(今江苏邳州东)人,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兄子。倚势得任下邳令,贪残暴虐尤甚于璜。因求前汝南太守李嵩女不得,乃掠女归家,戏射杀之。后为东海相黄浮捕杀,暴尸示众。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今存陕西西安碑林。唐贞观中立。于志宁撰,欧阳询书。楷书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篆书题额。笔画瘦硬险劲。北宋时,移存京兆府学。明万历时,因地震碑石中折,泐字尚
书名。清顾栋高撰。五十卷,舆图一卷,附录一卷。作者自云致力于《春秋》研究,泛滥者三十年,覃思者十年,为之者又十年,专精之功颇深。是书将春秋列国之事,分类列表,若时令、朔闰、疆域、爵姓存灭、都邑、官制、
即今台湾南投县东北仁爱乡驻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日本侵占台湾后,此处曾发生抗暴斗争。
湖一作胡。南朝宋以湖县改名。治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乡西南。《隋书·柳雄亮传》:北周武帝时“迁湖城令”,即此。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阌乡县,唐乾元元年(758)改为天平县,大历四年(769)复为湖城县
官名。隋开皇三年(583)始置,为散官八郎之一,正七品上。大业三年(607)罢。唐代置为文散官,正七品上。侯爵出身多由此叙阶。北宋沿置。元丰三年(1080)废文散官,改为新寄禄官,正七品,取代旧寄禄官
命妇名号。明代置,以封正、从六品官员之母。清代沿置。
?—1797清湖北长阳人。长阳白莲教教首。初充县役,后被斥革。嘉庆元年(1796)率众起于长阳九州河。旋与覃佳耀等会合,屯于榔坪,聚众万余,建元天运。后率部进攻长阳县城,屯滋丘,屡与清军作战。次年于巫
官名。宋神宗时行新法,派官员检查各地推行青苗、募役、农田水利法情况并加督促。
书名。元王结、张起岩、欧阳玄、成遵等撰。始修于元统二年(1334),成书年代不详。已佚。
1812—1864一作洪仁正。清广东花县(今花都)人。洪秀全堂兄。道光二十四年(1844)随洪秀全、冯云山至广西贵县传教。后参加金田起义。咸丰三年(1853)封国宗,曾守武昌。十年授天将,参与攻占江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