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总领司

总领司

官署名。金代置。统军机构。正大二年(1225)选诸路精兵为总领司,直隶枢密院,每司军兵数万人。长官为总领,秩正四品。后改为都尉司。

猜你喜欢

  • 邦人

    见“国人”。

  • 汝鸠

    即“女鸠”。

  • 耕耙耱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作农业区形成的旨在保墒防旱的耕作技术体系。据北魏《齐民要术》所载,这一体系主要包括耕、耙、耱(或称盖、耢)等环节。耕后用铁齿耙耙地,将耕后的大土块耙小,耱则使小土块变成细末,

  • 咸雍通宝

    辽铜钱。圆形方孔,汉字,铸于辽道宗咸雍年间。

  • 茅门之法

    茅或作茆。春秋时楚国的法律。诸侯外朝在雉门外(“雉”通作“弟”,因讹作“茅”或“茆”)。《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荆(楚)庄王有茅门之法,曰:‘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践霤(檐下之地)者,廷理(执法官

  • 乞伏木奕于

    “于”一作“干”。十六国时陇西(治今甘肃陇西)人。鲜卑族。乞伏乾归子。乾归时历武威太守、扬武将军。乞伏公府杀乾归,乃奉炽磐命讨擒之,拜为安东将军。永康六年(417)破吐谷浑树洛干于塞外。迁沙州刺史,镇

  • 小沙摩弄

    又名沙木笼。地名。在今云南陇川北。元属云南平缅路。明清属南甸宣抚司。

  • 内升

    官制用语。指外官升用京官。《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并诏(徐)度、(吕)广问:‘俟任满日,与在内升等差遣。’”清制,外官内升,初定司、道每年以三人为限,后又变更。又,清代京官翰詹科道等升转

  • 邵元节

    1459—1539明江西贵溪人,号雪崖。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嘉靖三年(1524),被世宗召入京,大加宠信,封真人尊号,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敕建真人府于城西,拜礼部尚书,赐一品服。谥文康荣

  • 七科讁

    汉代的一种谪戍制度。因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故名。讁同谪,即谪发,始于秦。据《汉书·武帝纪》,天汉四年(前97),发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等出朔方击匈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