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琳音义
即“一切经音义(2)”。
即“一切经音义(2)”。
即“支道林”。
五马山在庆源府赞皇县(今属河北)境。北宋末,马扩与赵邦杰率抗金义军建立山寨。建炎二年(1128)二月,以宋高宗之弟信王赵榛为号召,团结军民抗金,两河人民纷纷响应。义军屡获小捷,声势颇振。但以孤悬敌后,
官署名。(1)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掌三司军将、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设管辖官二人,以判开拆司官与内侍都知、押班充任。神宗时规定,三司军将、大将编额为一千五百人。衙司掌握军将、大将名
唐开元八年(720)分南安县东部置。因晋江得名(《元和郡县志》)。治今福建泉州市。宋、元时辖有今澎湖列岛。自唐至清为泉州、泉州路、泉州府治。1951年城区成立泉州市,晋江县迁治青阳镇。1992年改设为
官文书用朱色盖印,称朱印。参见“紫印”。
明天启朝所铸铜币。天启元年(1621)铸。有泰昌通宝二百万文,以存光宗年号。余为天启通宝。初铸有当十、当百、当千三种大钱,用龙文,其意欲仿汉武帝铸三等银币之制,后有言铸大钱之弊,遂收回改铸小钱。时广开
几(幾)即“严复”。
1836—1903清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三年(1853)随其父佐理本州东乡团练。旋入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击退李秀成军,解宝山围,升守备。后从克苏、杭,累擢游击,加参将衔。六年
秦置。因县南歙浦得名(《元和郡县志》)。治今安徽歙县。属会稽郡(一说属鄣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休宁县,十一年复置。西汉为丹阳郡都尉治,六朝、隋大业、唐天宝、至德年间先后属新都郡、新安郡。隋开皇
明朝廷每年拨给各地抽调赴边作战军士之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