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改官法

改官法

宋代选人改为京朝官之制。凡在任选人,取得本路一定员数的帅抚、监司、知州作举主保奏,按本人历任任数和考数,经磨勘合格,授予改官状五份,即赴京等待班引,班引后改承务郎以上官资,即成为京朝官。改官途径有三:一、用考第改官。承直郎至修职郎须三任六考,迪功郎七考,举主皆五员,改为京官。进士及第第二、第三名,初任回,即经磨勘改为次等京官;承直郎资序和儒林郎系进士、明经、九经出身,改升朝官。进纳人四任十考,有举主五员,亦可磨勘改官。二、酬赏改官。军功出身,九考,有举主六员,改京官通直郎资序。三、致仕改官。选人陈乞致仕,历任半年以上,曾关升至六考,改为通直郎资序。朝廷限定每年选人出官员数。

猜你喜欢

  • 崎头镇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埭头。明初置巡检司于此。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贼结巢崎头镇,官军击之,败绩,即此。

  • 仁义三仙会

    清代天地会系统秘密结社。创于嘉庆年间。

  • 强川

    一名羌水。即今白龙江。《三国志·魏志·邓艾传》:景元四年(263),邓艾伐蜀,遣天水太守王颀攻姜维营,追蹑于强川口,维败走,即此。参见“羌水”。

  • 朴刺

    亦作蒲刺、普拉、仆刺。古族名。云南境内部分罗罗(今彝族)的自称。始见于明代记录。清代分布于临安(治今建水)、广西(治今泸西)、广南(治今广南)、开化(治今文山)、元江等州府,今居住地与自称基本未变。

  • 司歌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掌祭祀、宴饮时歌人歌唱事务。正二命。任此职者须懂音律、能歌。下设司歌下

  • 城令

    官名。麴氏高昌国诸城的长官。每城遣司马、侍郎相监检校,名为城令。下设户曹、水曹、田曹等。

  • 仙井监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陵井监置。治仁寿县(今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县地。属成都府路。南宋隆兴元年(1163)改为隆州。盛产井盐。

  • 监户

    金代户类之一。即宫籍监户。“良人”没入官府而隶属殿前都点检司之宫籍监者,称宫籍监户,简称监户。服役于宫内者为内监户,服役于宫外者为外监户。地位低于平民而高于一般奴隶,可与良民结婚,自置田宅,与百姓一例

  • 紫宸殿学士

    官名。北宋庆历七年(1047),避真宗谥号,改文明殿学士置。八年,丁度罢参知政事,遂加此职。旋以御史言紫宸不可为官称,改为观文殿学士。

  • 慎其种

    古代农业技术名词。依据土壤和作物来确定播种密度。始于战国时期。《吕氏春秋·辨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提出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种植密度,“树肥无使扶疏,树硗不欲专生而族居”。还必须考虑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