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
西周文王、武王治国之主张与功业。《论语·子张》:“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朱熹注:“文武之道谓文王、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皆是也。”
西周文王、武王治国之主张与功业。《论语·子张》:“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朱熹注:“文武之道谓文王、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皆是也。”
元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簑,别署雪簑钓隐。约生于仁宗时,至正间隐居,殁于明初。有《青楼集》一卷传世,所作散曲均不传。
官名。新莽始建国元年(9)更名大理为作士,典全国刑狱。东汉复称廷尉。
亦作落兰。古部落名。《新唐书·南蛮传》所载乌蛮七部落之一。《蛮书》卷一称其居地在竹子岭西,即今云南会泽、东川、巧家一带。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其地。宋大理国时,首领閟畔长此部,改称閟畔部。元、明、清
清河南禹州人,字子征。同治元年(1862)恩科副榜。三年任宝丰县教谕。十年办理广德、建平垦务,招集流亡,恢复生产。光绪五年(1879)任石棣知县。十年升任泗州直隶州知州,倡建粮仓储粟以备不虞,修泗州夏
官署名。清代山西之铸钱局。顺治二年(1645)置局,雍正七年(1729)改今名。掌理本省鼓铸事宜。设监铸官一人,以佐贰官充任。
?—1779清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维吾尔族。额色尹从子。乾隆二十二年(1757)因不从霍集占叛,自伊犁避居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牧区。二十四年附清,晋京入觐,授头等台吉,留京师。二十七年追论攻喀什
魏晋时流行头饰之一。亦作幍、、。传为曹操所创。东汉末王公,皆以幅巾为雅。袁绍、崔钧虽为将帅,亦戴缣巾。曹操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乃拟古皮
书名。清刘光第撰。二册。上册录刘氏所作诗,为诗集,原名《介白堂诗集》;收入《戊戌六君子遗集》时,略有增补。下册载刘氏家传、序表、书函、杂说等,为文集。前有高楷撰《刘杨合传》及梁启超作《刘光第传》。有1
1746—1809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初佐安徽学政朱筠校文,继入陕西巡抚毕沅幕,校刊古书。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
学校名。又称沪南三等公学堂。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一日(1896.3.14)钟天纬等人在上海经正书院旧址创办。分蒙馆、经馆两种,实皆仿外国之小学堂。依南北洋头等、二等学堂例,经馆相当于三等学堂;蒙馆可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