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襄公奏疏
书名。清李之芳撰、子李钟麟编次。凡十卷。另附《李文襄公奏议》二卷、《李文襄公别录》六卷、《年谱》一篇。《李文襄公奏疏》是康熙十二年(1673)至二十二年作者总督浙江等地军务时的奏疏;《李文襄公奏议》是康熙十二年以前任广西、湖广道监察御史及掌河南道事时的奏议;《李文襄公别录》为其总督浙江时有关军事、政治的各种文书、檄文汇编。是书保存了大量有关康熙时三藩之乱的文书材料,于耿精忠部在浙江的军事活动尤详,从中可见清廷平叛方略和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有康熙间刊本。
书名。清李之芳撰、子李钟麟编次。凡十卷。另附《李文襄公奏议》二卷、《李文襄公别录》六卷、《年谱》一篇。《李文襄公奏疏》是康熙十二年(1673)至二十二年作者总督浙江等地军务时的奏疏;《李文襄公奏议》是康熙十二年以前任广西、湖广道监察御史及掌河南道事时的奏议;《李文襄公别录》为其总督浙江时有关军事、政治的各种文书、檄文汇编。是书保存了大量有关康熙时三藩之乱的文书材料,于耿精忠部在浙江的军事活动尤详,从中可见清廷平叛方略和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有康熙间刊本。
即“尉迟敬德”。
官署名。清末学务大臣所辖六处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负责审定各学堂教科书、参考书,检查私家撰述,刊布有关学务之书籍报章。置总办一人,帮办数人。三十二年,并入学部。
1832—1896清末湘军将领。字舫仙,湖南湘乡人。咸丰六年(1856)应曾国荃招,襄理军务,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八年入广西追堵石达开部。十一年攻陷安庆,始独领一军,升道员。同治三年(1864)率部攻
1705—1777清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字广蕴。雍正进士。以刑部员外郎擢山东道监察御史,曾上疏言安民五事。后任漳州知府,累官至浙江粮道。
明代民间货物,价值高下不一。官府与民贸易,按月估定价格。洪武二年(1369),令各府县于每月初旬,取勘诸物时估,逐一核定,依时开报,毋使高抬少估。官府收买民间各种物料,即按时估价格收买。
即今山西管涔山。《淮南子·墬形训》:“汾出燕京。”高诱注:“燕京,山名也。”《水经·汾水注》引《十三州志》: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也。
十六国时人。后秦姚兴为太子时,为中舍人,常与兴讲论经籍。兴即位,迁尚书右仆射。时兴子弼恃宠争嫡,屡上言劾之,皆不见纳。兴病重,弼欲谋逆,遂受兴召预咨议堂密谋,囚弼。寻受遗诏辅政。姚泓立,迁左仆射。永和
科场称谓。又称“武榜状元”。即科举考试中武科殿试的第一名。以区别于文科状元,故名。参见“武殿试”。
官署名。五代置于诸州,掌刑狱之事,以牙校任都虞候及判官。宋开宝六年(973)改为司寇院。又唐末河东节度使所属有马步司,置虞候,疑为五代马步院之始。
唐通用量尺。长度为小尺的一尺二寸,约合29.5厘米,与隋开皇官尺同。国内外存唐尺和仿唐尺约六十件,皆为大尺,长度多在29—31厘米间。一说唐尺度逐渐加大到31厘米或31.5厘米,又说唐大尺与日本曲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