棂星门
又称乌头门、表楬、。一种独立的院门。构造方法是两立柱间穿横梁,梁下安装二扇槅扇。由汉衡门演变而来。原较简陋,至唐宋时,才把两侧立柱加高,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用于坊里和坊门,宋时用于宫阙坛庙陵寝,后又用于孔庙。明清时称为“櫺星门”,有一间、三间两种。
又称乌头门、表楬、。一种独立的院门。构造方法是两立柱间穿横梁,梁下安装二扇槅扇。由汉衡门演变而来。原较简陋,至唐宋时,才把两侧立柱加高,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用于坊里和坊门,宋时用于宫阙坛庙陵寝,后又用于孔庙。明清时称为“櫺星门”,有一间、三间两种。
辽代封爵。太祖弟耶律安端受封。
见“廷尉平”。
蚕卵消毒方法之一。指洗净附着在蚕种上之蛾尿、鳞毛和病原等脏物。《礼记·祭仪》中已有“奉种浴于川”之记载。最早在孵种养蚕前,将蚕种放到河水或井水中浴洗干净。宋元时,已成为养蚕常规操作程序。自当年收种到来
见“木棉谱”。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辰州路置。属湖广省。治沅陵县(今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吉首等市县以南,洪江、新晃等市县以北地区。清属湖南省。乾、嘉以后分置沅州府和乾州、晃州二厅,辖境缩小至今沅陵
即“陈抟”。
书名。清末严庭樾撰。成于宣统元年(1909)。六卷,四十回。演义体。以通俗笔法,演叙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始末。其中叙述清军之战绩,词多夸张失实;而于太平军,则力加诬斥。
1332—1385明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字天德。初务农。元至正十二年(1352)投郭子兴起义军。 次年,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远。渡江、下集庆(今江苏南京),皆为军锋,由镇抚升至枢密院同知、
?—1680清江西进贤人,字仲谋,号竹君。明末流寓广西。顺治时任韶州同知。康熙二年(1663)迁庆阳知府。七年,因密疏吴三桂谋逆,革职论斩。九年,减徙梧州。三桂反,阳附受伪职,密约尚可喜共图恢复,并说
元仁宗年号(1312—1313)。凡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