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实录
书名。清官修。六十五卷,又首卷之一至之三为圣祖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及高宗序、进实录表、校对官。起自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止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为太宗皇太极一朝编年体史料长编。初纂于顺治九年(1652),至康熙十二年(1673)又特开史局,命儒臣搜讨订正,缮录成编,雍正时复令臣工校对,于乾隆四年(1739)勒成定本,然以后历朝仍续有改削。解放前,故宫文献馆及北平图书馆曾将其与太祖、世祖二朝实录初纂本合刊。
书名。清官修。六十五卷,又首卷之一至之三为圣祖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及高宗序、进实录表、校对官。起自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止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为太宗皇太极一朝编年体史料长编。初纂于顺治九年(1652),至康熙十二年(1673)又特开史局,命儒臣搜讨订正,缮录成编,雍正时复令臣工校对,于乾隆四年(1739)勒成定本,然以后历朝仍续有改削。解放前,故宫文献馆及北平图书馆曾将其与太祖、世祖二朝实录初纂本合刊。
书名。隋裴矩撰。三卷。约大业元年(605)至三年间成书。隋炀帝大业年间,裴矩在张掖(今甘肃张掖市)掌管互市,搜集西域四十四国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资料,编撰此书,并附有地图。原书已佚,但其主要
1113—1186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字应求。绍兴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因不附秦桧,为睦宗院教授。桧死,召为校书郎。任普安郡王(即孝宗)王府教授。孝宗即位,言治国之要有三:用人、赏功、罚罪,当
书名。清末卜起元撰。六卷。自辑道光十七年(1837)至光绪三年(1877)所作论说、书牍、序跋、传状而成。其中道光年间上奕经书一通、上林则徐书二通、上姚莹书二通、复姚莹书二通,《书提督陈忠愍公吴淞海塘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二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第七班。陈沿置,拟九品,比秩四百石。
?—274西晋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县西南)人,字文和。出身寒微,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魏曹丕为太子,任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世重其儒雅清廉,历任司空、司徒、太保,封寿光侯。位高而不预政事。入
清代院试俗称。因考试由学政主持,学政旧称提学道,故称提学试。
即“谦谦州①”。
647—735唐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字子微,又作子益,号道隐。家世官宦。二十一岁入道教,事潘师正,居嵩山(在今河南登封西北),为陶弘景之三传弟子。后遍游名山,隐于天台山,自号天台白云子。武周圣
又称铁路风潮。清宣统三年四月(1911.5)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辽蔑古乃部人。道宗清宁时,为护卫太保。依附耶律乙辛,迁殿前副点检。大康三年(1077),建策乙辛构陷太子濬。迁殿前都点检,兼同知枢密院事。与夷离毕耶律燕哥谋改易太子供状,诬为伏款。太子因而被废。又迁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