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密里
即“哈密力”。
即“哈密力”。
书名。(1)见“西域国志”。(2)即“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元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至元十五年(1278),合章、季文龙等举兵反元,众二万,杀庆元县达鲁花赤也速台儿。得衢州、遂昌诸地响应。与元兵战,不胜,被俘。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分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以位于汉水入江之口(一称夏口)得名。治汉口镇,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属汉阳府。1912年废厅,改夏口县。1926年改置汉口市。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宣子。好《易》、《老》,善清谈。以见鬼者云鬼著生时衣服,而衣服不能有鬼,以证人死无鬼。不喜见俗人。家贫而嗜酒,常自得于山林间。王衍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
史籍对宋桂西羁縻州县中壮族村民的总称。据《桂海虞衡志》载,羁縻州县中,除土官贵族外,“余民皆称提陀,犹言百姓也”。《赤雅》亦云:“土目称其酋曰布伯,谓其百姓曰提陀。”“提陀”之中,有峒丁、田子甲、马前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隶三司。掌春秋及圣灯大宴、节度使迎授恩赐、上元张灯、四时祠祭及契丹朝贡、内廷学士赴上之供帐,内外进奉则视其名物,岁给教坊伶人衣带。元丰改制,罢。
即对硫黄的伏火法。始见于唐初孙思邈撰《丹经内伏硫黄法》。办法是用二两硫黄、二两消石,研成粉末,置于银锅内,将三个皂角子逐一点燃,再夹入锅中,把硫黄与消石烧起焰火。火止,再取生熟木炭三斤炒之,待炭消三分
1860—1920湖南新化人,字有甫,号石屏。初为洪门会首。曾联络各地会党举事,皆不果。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走日本,入同盟会。先后参与镇南关、河口及黄花岗诸役。后与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
即“杨朴”。
书名。清丁宝桢撰。二十六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行。丁氏曾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是书起自同治元年十二月(1863.1),止于光绪十二年。保留了不少有关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的史料,并间涉两省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