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
春秋时郑国人。鲁僖公三十年(前630),晋、秦联军围郑都城,他受郑文公命,夜以绳从城上系下往秦营,见秦穆公言亡郑无益于秦,只能增加晋的疆土。又数说秦予晋恩惠甚多,而晋对秦则恩将仇报。并预言如晋灭郑,必西向侵秦扩展土地。秦穆公遂与郑结盟,率军返秦。晋文公闻之,亦解围而去。
春秋时郑国人。鲁僖公三十年(前630),晋、秦联军围郑都城,他受郑文公命,夜以绳从城上系下往秦营,见秦穆公言亡郑无益于秦,只能增加晋的疆土。又数说秦予晋恩惠甚多,而晋对秦则恩将仇报。并预言如晋灭郑,必西向侵秦扩展土地。秦穆公遂与郑结盟,率军返秦。晋文公闻之,亦解围而去。
1091—1154宋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字季壬,号无相居士。政和进士。授文林郎。宣和七年(1125),提点福建路刑狱,镇压福州兵变。绍兴三年(1133),召为金部员外郎,累官太常少卿、权礼部侍郎。
太平天国朝上职官统称。永安建制始设,各有专职,且分工极细。名称以职守不同各异。如负责后勤供应者,有“总圣库”,主接受各军官搜得之金银财宝,职同将军;“总圣粮”,主收发粮食,职同检点;“总油盐”主收发油
北宋四川地区受豪民役使的佃户。除纳租外,还直接承担官府赋役,与豪民世代结成隶属关系,备受剥削压迫,也不断进行反抗。
书名。清顾嗣立编选。嗣立字侠君,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三集,每集又以十干分为甲集至癸集。初集录元好问以下一百家六十八卷,二集录段克己兄弟以下一百家二十六卷,三集录麻革以下一百家十六卷,所收各家附有小传
官名。(1)南齐高帝建元四年(482)置于国学,管理国学庶务。有二员,位准太常主簿。梁国学亦置,位流外三品蕴位。唐代国子监所统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先后皆置,或四员或二员,掌抄录课业。(
?—81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母阴后。建武十五年(39),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深为明帝爱幸。赏赐殊异。性骄奢,好修宫室,穷极侈巧,殿馆璧带皆饰以金银。卒谥孝王。
官名。清代掌管行营政令之长官。光绪初年置,六人,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及满大臣内特派兼管。下属有办事章京十六人,掌章奏文移,由护军参领兼任。
1643—1722清浙江海宁人,字叔大,号实斋。康熙举人。康熙三十七年(1698)官刑科给事中,疏论捐纳弊端,申严棍徒从中包揽。后又参劾山东巡抚王国昌徇庇蒲台知县俞宏声草菅民命,宏声被革职。四十三年迁
约1035—约1101北宋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字子中。嘉祐进士。调怀安主簿,移泾县。熙宁中,同知太常礼院,遣使高丽,惧勿行,责监杭州楼店务。岁余通判秀州,复召知太常礼院,迁礼部郎中兼著作佐郎。元祐
官署名。金兴定二年(1218)改都作院置,隶军器监,掌修弓弩刀槊等兵器。设令,从六品;丞,从七品;直长,正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