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昙朗
南朝陈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世为郡中著姓。侯景乱梁时,纠集少年,据丰城为栅。元帝命为巴山太守。在任依仗兵力,劫掠邻县,缚卖居民。且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绍泰二年(556),以南川豪帅,随例除游击将军。历宜新、豫章二郡太守。陈永定三年(559),从镇南将军周文育讨余孝劢于豫章,失利,乃谋害文育以应原梁湘州刺史王琳。及琳败,亦于新淦为村民所杀。
南朝陈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世为郡中著姓。侯景乱梁时,纠集少年,据丰城为栅。元帝命为巴山太守。在任依仗兵力,劫掠邻县,缚卖居民。且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绍泰二年(556),以南川豪帅,随例除游击将军。历宜新、豫章二郡太守。陈永定三年(559),从镇南将军周文育讨余孝劢于豫章,失利,乃谋害文育以应原梁湘州刺史王琳。及琳败,亦于新淦为村民所杀。
亦名入帮会银。清代工商业者加入行会或收徒向行会交纳的规定银两,谓之行规银。归本行业公所办理各种公共事宜之用。
清山西曲沃人,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家累万金,弃而学道为道士。在甘肃金县(今兰州东南)、兰城(今兰州)等地传教。精于《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其学以儒家的性命之学与道教内丹之旨相糅合,从学者众。
唐曲名。天宝年间,玄宗驻骊山(在今陕西西安东北)华清宫,会杨贵妃生日,于长生殿命小部张乐,奏新曲。适有南方进荔枝者至,遂定为曲名
?—624隋末唐初齐郡临济(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少与杜伏威友善。大业九年(613),从伏威率众起义。初据长白山,旋进军淮南。义宁元年(617),伏威败隋将陈稜,破高邮,占历阳,自称总管,任其为长史。武
官署名。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各地地主组织武装,抗击农民军,自称“义兵”。元廷于至正十四年(1354)五月,置南阳、邓州等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组织管辖地主武装,免其差役。十五年四月,置汴梁等处义兵万户府
?—1870清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贞恒,号信臣。道光进士。曾任河南、广东学政。咸丰三年(1853)任江南大营帮办,后因赞助镇压太平军有功,擢江苏巡抚。率军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并在上海依靠苏松太道
663—712唐雍州泾阳(今属陕西)人,字茂之。李大亮族孙。进士及第,又中英才杰出科。累转考功员外郎,掌选数年,迁凤阁舍人。大足元年(701),以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兄弟贵幸,屈意谄媚,为人所讥。
官名。亦称小匠师或匠师下大夫。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匠师司次官,员一人,佐匠师中大夫掌城郭宫室建筑之制及诸器物度量。北周武帝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匠师司长官,称匠师下大夫。宣帝即
原意为长老,演变为撒拉族基层头人的称呼。汉文称哈尔户长。在土司制下系世袭,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后改由各户轮流担任。
西汉置。治今湖北长阳县西、清江北岸。属武陵郡。东汉属南郡。三国吴属宜都郡。晋太康元年(280)改名舆山县。寻复旧。隋开皇八年(588)改置长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