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山
即哀牢山。又名玉泉山。在今云南保山市东。本名安乐山,当地少数民族讹为哀牧山。《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有哀牢夷先祖妇人沙壹居于此山之传说。
即哀牢山。又名玉泉山。在今云南保山市东。本名安乐山,当地少数民族讹为哀牧山。《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有哀牢夷先祖妇人沙壹居于此山之传说。
赦令名称之一。唐宋之世,诏赦之外,别有德音一体。宋制,用于对死罪、流罪减刑,其他轻罪则予释放,有时亦释放流罪犯人。其宽恕地区和罪犯等级广狭不常,但一般比曲赦地区广,比大赦罪犯等级窄。德音文告由翰林学士
1625—1684清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字景霱、台书,号坦园。顺治进士。顺治十五年(1658)授秘书院大学士、旋为内弘文院大学士。康熙九年(1670)改保和殿大学士、户部尚书。为大学士凡二十六年,
官署名。北宋建隆二年(961)置,属皇城司。掌藏冰以备用。
明代存积盐。灶丁煎办交纳灶课盐,存积以专供商人开中,接济边饷之用。
学校名。清光绪十三年十二月(1888.1)海军衙门总理大臣奕譞在颐和园设立。旨在培养八旗海军人才,防范汉人把持海军大权。设航海科驾驶班,十九年第一期毕业三十六人。后因无款停办。
约660—约720唐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称吴中四士。所作《春江花月夜》诗有盛名,写景抒情,寓寄哲理,细腻自然。其音节和谐,清丽婉畅,颇受民歌影响。《全唐诗》存诗二
?—1629明陕西白水人。天启七年(1627)为饥荒所迫,杀澄城知县,聚众起义。崇祯元年(1628)合山西逃兵活动于蒲城、韩城。后劫宜君县狱,与王嘉胤会合,众至五千余,固守延庆黄龙山。次年,为商洛道刘
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北。唐景龙末,桂州都督王晙堰江水为灵陂,开屯田数千顷,即此。
?—1370元末明初河南南阳人。元末聚众保寨,武勇有才略,累官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洪武元年(1368)迎战明军,被执。太祖奇其貌,授溧水知县,有政绩。升南阳卫指挥佥事兼知南阳府事,卒于官。
985—1049北宋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字利建。大中祥符进士,奏乞侍养归家。天圣元年(1023)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预校《南史》、《北史》、《隋书》,改集贤校理。知普州,兴学。历知州军、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