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洪
水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为泗水(今废黄河)所经。水中有乱石峭立,悬流迅急,凡百余步,故名。又因近徐州,一名“徐州洪”。明永乐、嘉靖时皆曾修凿,以利航运。
水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为泗水(今废黄河)所经。水中有乱石峭立,悬流迅急,凡百余步,故名。又因近徐州,一名“徐州洪”。明永乐、嘉靖时皆曾修凿,以利航运。
晋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字道舒。卫瓘族子。初为尚书郎。永嘉中,为江州刺史,累迁晋王大理。元帝初,为廷尉,上疏宜复肉刑。有《卫展集》。
一作胡慥。清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字石公。画笔雅隽,能山水,工写菊,可多至百种,亦绘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
清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字阳夫,号松崖。乾隆进士,官至漕运总督。著有《明史志》。
大理国以威楚城置。治今云南楚雄市。辖境相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思茅地区大部。蒙古宪宗六年(1256)改为万户府,至元八年(1271)改为路。
法典名。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奉诏编集。二十一卷。“用律为主;辞旨之有难解者,释以疏意;义理之有易了者,略其疏文。式令之有附近者次之,格敕之有废置者又次之。事有不便于今、该说未尽
即“王龁”。
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一种舞蹈。相传汉时已见于江南民间巫舞。西晋时开始流入上层。后盛行于世。舞者穿白纻、长袖之轻纱,伴以琴弦清歌。舞时罗裾飘飘,如推若引,双袂齐举,有如白鹄、鸾凤飞翔。因以舞袖为主,故
官名。秦代属典客。汉代沿置。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典客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名大鸿胪,乃先后改属之。掌译少数民族语言。新莽时改隶典乐。东汉省。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八班,大通三年(529)后班阶稍降,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班,陈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古山名。在今浙江江山南仙霞岭。地处浙、闽、赣边界,西南接武夷山。为钱塘江、瓯江、闽江分水岭。自古为浙、闽交通要道。唐乾符五年(878),黄巢率起义军于此开山路七百余里,达建州(今福建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