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中国伦理范畴之一。原指敬神或表示敬意而举行的仪式。始见于卜辞,作豐,为行礼之器,即用器皿盛双玉以作供奉,表示对上帝或先祖的敬重。《尚书·君奭》:“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意谓殷礼能同上天参配,所以享国久长。西周时,强调“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遂将“”推演为区别贵贱亲疏的行为规范和等级名分制度,而有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之说。孔子推崇周礼,主张“齐之以礼”(《论语·为政》),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要求以周礼统一人们之视、听、言、动。老子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三十八章),对“”持批判态度。战国时,荀子将“”之内涵予以扩大,谓其“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提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给礼赋予法的含义,主张礼与法相结合。汉代《白虎通》将礼规定为“五常”之一,成为当代和后世推行教化的重要内容,称“礼教”。北宋李觏提出“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直讲李先生文集·礼论第一》)。理学家以“”为“天理”之表现形式,朱熹称:“礼谓之天理之节文者,盖天下皆有当然之理,但此理无形无影,故作此礼文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教有规矩,可以凭据,故谓之天理之节文”(《朱子语类》卷四十二)。认为守“”即是循天理,失礼即是违背天理。

猜你喜欢

  • 仪曹郎中

    官名。西晋、南北朝与仪曹郎互称,为尚书省仪曹长官。参见“仪曹郎”。

  • 移风县

    见“居风县”。

  • 咨议官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各王府置。九年罢。二十八年,于靖江府置咨议所,再置咨议一人。成祖即位,改咨议所为长史司,遂罢。清末陆军部亦置。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兵部为陆军部,分属承政、参议两

  • 定川寨之战

    北宋与西夏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好水川战役后,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西夏又发兵进攻泾原路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派大将葛怀敏率军往御,西夏用诱敌深入的战略,将宋军主力引到

  • 朝审

    明清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1459)。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将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

  • 徐天荛

    1803—?清人。回族。咸丰二年(1852)在新疆塔城雅尔噶图采金谋生。五年,因沙俄先后杀害矿工二百余人,参赞大臣等不予置理,乃向官府递呈控告,揭露塔城通商事务章京萨碧屯等人卖国行径,并焚烧沙俄贸易圈

  • 史通训故

    书名。明王惟俭撰。二十卷。本书据李维桢、郭孔延《史通评释》重加厘正,并用张之象藏本参校刊定。卷首题识中称除增《因习》一篇及更定《直书》、《曲笔》两篇外,共校正一千一百四十二字。但两本相校,只《曲笔》增

  • 柳城县

    ①西汉置。治今辽宁朝阳县南。为辽西郡都尉治所。东汉废,十六国前燕复置。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并入龙城县。②隋开皇初改龙城县为龙山县,十八年(598)改名柳城县。治今辽宁朝阳市。辽重熙十年(1041

  • 楼

    南宋明州鄞县(今属浙江)人,字寿玉,一字国器。高宗时任临安於潜县令。访问田夫蚕妇,制成耕图二十一幅,织图二十四幅,每幅都附有诗,图文并茂,“农桑之务,曲尽情状”,对后世的一些农书产生了较大影响。参见“

  • 五威将军

    ①将军名号。新莽时有五威将军苗。另有五威中城将军、五威前关将军、五威后关将军、五威左关将军、五威右关将军等名号。②南朝宋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将军合称,皆四品。梁、陈则为智威、仁威、勇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