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
一作秦悼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前307年在位。名荡。秦惠王之子。即位后逐张仪、魏章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有“通三川,窥周室”之志。三年,令甘茂率军攻韩宜阳(今河南宜阳西),次年拔之,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性喜武,好勇有力,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后与孟说举鼎,断胫骨而死。
一作秦悼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前307年在位。名荡。秦惠王之子。即位后逐张仪、魏章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有“通三川,窥周室”之志。三年,令甘茂率军攻韩宜阳(今河南宜阳西),次年拔之,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性喜武,好勇有力,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后与孟说举鼎,断胫骨而死。
?—1225南宋湖州(今属浙江)人。太学生。宝庆元年(1225),与其兄壬等联络李全,借反对丞相史弥远擅自废立为名,率太湖渔民、巡尉兵卒数十人,乘夜入王邸,拥济王赵竑为帝,事败被杀。壬脱身变易名姓。四
?—约270三国蜀汉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人,字绍先。蜀汉将领霍峻子。延熙中,永昌(今云南保山及其以西)“夷僚”土长屡侵邻近郡土。奉后主命领永昌太守,率师讨平之,寻升庲降都督。咸兴元年(264),
?—187东汉末湟中(今青海湟水流域)人,为义从胡。灵帝中平元年(184),率先零羌等各族起义,被推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复以金城人边章、韩遂为军帅,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次年,连挫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司
秦汉皇帝的六种印玺。《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引蔡邕《独断》:“皇帝六玺,皆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据《水经·泄水注》,自今安徽六安市西南分沘水(今淠河)西北出,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即今汲河。唯今汲河河源已与淠河隔绝,下游经城东湖改入淮河,不再入淠。
唐天授元年(690)更永宁县置。治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黄岩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黄岩县。历属台州、台州府。1989年撤县改市。不久撤市改区。
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商代卜辞中作“”(《金璋所藏甲骨卜辞》四六七),象祭祀祖先时有所奉献。殷高宗即位,“或乃亮阴,三年不言”(《书·无逸》),其子取名“孝己”,均为殷人重视“奉先思孝”(《书·太甲中》)
明代刻书版本之一。万历以前,外官任满入朝,或差派官员回朝,往往自行刊刻书籍,以一书一帕馈送长官,故名。因刻工拙劣,校勘粗疏,故鲜有佳者。万历以后此俗渐改,馈赠多用白金。
清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字阶平,一字星符。乾隆举人,授山阳县教谕。通经史、音律算学,尤善援引考核,与焦循、汪莱为友,并为焦循所著《开方通释》叙其所撰之《天元一释》,以互相证订。从学于钱大昕。曾研究周经
***战争爆发前中英间的前哨战。清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一日(1839.10.27),林则徐因林维喜事件责令英船三日内具结入口或出国,不得停泊零丁洋面。二十七日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英舰驶至广东穿鼻洋面,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