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
官名。明清负责江南织造衙门之长官。明代于南京、杭州、苏州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均由宦官充任。掌织造御用龙衣。清代沿置,江宁、杭州、苏州三处各设织造监督一人。简称织造。不用宦官,例以内务府司员简派。所属有司库一人,笔帖式二人,库使二人。光绪三十年(1904),省江宁一人。清制,织造官为钦差,与地方长官平行,权势大于明代,不仅管理织务、机户、征收机税等,亦兼理采办及皇帝交办的其他事务,且监察地方,成为皇帝派驻江南要地的耳目。可专折奏事,行文中称织造部堂。
官名。明清负责江南织造衙门之长官。明代于南京、杭州、苏州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均由宦官充任。掌织造御用龙衣。清代沿置,江宁、杭州、苏州三处各设织造监督一人。简称织造。不用宦官,例以内务府司员简派。所属有司库一人,笔帖式二人,库使二人。光绪三十年(1904),省江宁一人。清制,织造官为钦差,与地方长官平行,权势大于明代,不仅管理织务、机户、征收机税等,亦兼理采办及皇帝交办的其他事务,且监察地方,成为皇帝派驻江南要地的耳目。可专折奏事,行文中称织造部堂。
19—78东汉人,字伯兴。宣帝玄孙。建武九年(33),封菑丘侯,后徙杼秋侯。明帝时,又徙居巢侯。征行执金吾事,兼屯骑校尉,常将长水胡骑侍从明帝行幸郡国。明帝欲置常平仓,公卿多以为便,般则以为“常平仓外
太平天国檄文。清咸丰二年(1852)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名义颁布,后收入《颁行诏书》。文中痛斥咸丰帝为“妖”,号召“名儒学士”、“英雄豪杰”,“各各起义,大振旌旗,报不共戴天之仇”。
即唐蕃会盟碑。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联姻,碑文中吐蕃赞普赤热巴金称唐穆宗为舅,自称为甥,故名。
殷末帝乙、帝辛(纣)的别都。即今河南淇县。周初,平武庚、管叔、蔡叔之乱后,为卫国都。春秋时曾为狄人所居。《春秋》闵公二年(前660):“狄入卫”,即此。后属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齐“伐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掌宫闱管钥。唐代沿置,改正六品。宋、金及明初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②官署名。明代女官尚仪局所领四司之一。洪武五年(
见“百家谱集钞”。
即“也速该”。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为益都侯。治今山东寿光市北。属北海郡。宣帝五凤中并入益县。三国魏于今寿光市南复置。属齐国。西晋因之,北齐时移县治于东阳城,为青州、齐郡治,即今青州市。隋为北
即“禹”。
书名。清梁廷枏编。六卷。收清初至道光年间由海道至广东贸易和向清廷“入贡”的暹罗、荷兰、英、意、葡等国与清朝来往国书、藩属入贡条例及有关谕旨和地方官奏章,分国按年编次,材料多录自粤海关档案。为考察清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