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邑县
本绛县,东汉改名。治今山西曲沃县西南。属河东郡。魏、晋属平阳郡。《晋书·刘聪载记》:“赵固、郭默攻其河东,至于绛邑,右司隶部人盗牧马负妻子奔之者三万余骑”,即此。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为曲沃县。
本绛县,东汉改名。治今山西曲沃县西南。属河东郡。魏、晋属平阳郡。《晋书·刘聪载记》:“赵固、郭默攻其河东,至于绛邑,右司隶部人盗牧马负妻子奔之者三万余骑”,即此。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为曲沃县。
1822—1906清江苏宜兴人,字筱沅。拔贡出身。咸丰年间在籍襄办团练,升任奉贤知县。同治二年(1863)任直隶顺德知府,行坚壁清野之法对抗捻军。后累迁至直隶布政使。光绪七年(1881)擢山东巡抚。二
科举三级考试之一。属初级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举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章宗明昌元年(1190),罢乡
1618—1704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同人,号悔庵、艮斋,晚号西堂老人。顺治拔贡。康熙十 八 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三百余篇,《艺文志》五卷。三年告归。
后(後)书名。唐卢彦卿撰。三十三卷。已佚。
学校名。清代专为觉罗子弟所设之学堂。隶宗人府。雍正七年(1729)始令八旗各于衙署旁设满、汉学各一,选八旗觉罗子弟八至三十岁者入学读书习射,总称八旗觉罗学。学额各旗不等:镶黄旗六十一人,正黄旗三十六人
商代方国(见殷墟甲骨文)。即“羌”。
官署名。北宋置,掌收储骨、革、筋、角、脂、硝等物,以供制造军器、鞍辔、毡毯。设监官二人,以京朝官、三班使或内侍充任。初分三库,真宗景德三年(1006)并为一库。
农业用语。明清时指基肥。即用粪于未种之先。基肥的使用至迟始于汉代,《氾胜之书》中已有记载。明清以后更为重视,认为“粪在土下,根得之而愈深”。“凡种田总不出粪多力勤四字,而垫底尤为紧要”。
古族名。西羌之一支。因居地有白兰山而得名。其地东北接吐谷浑,西至北利模徒,南界那鄂。风俗物产与宕昌同。北周时始兴盛。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其王遣使朝贡。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台湾中部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据统计,大陆有2877人(1990年),台湾约30万人(1978年)。因住地与语言的差异,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