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渡
良一作梁。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一说即鹿鸣津。《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范阳南寇,遣“周挚自胡良济河”;又五代晋天福二年(937),“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皆即此。四年,置大通军。
良一作梁。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一说即鹿鸣津。《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范阳南寇,遣“周挚自胡良济河”;又五代晋天福二年(937),“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皆即此。四年,置大通军。
又作邹或朱欧。台湾高山族之一部。“曹”为该族之自称,意为“人”。居于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溪谷中。过去分为北曹人和南曹人。语言分鲁富都方言及阿里山方言。
1124—1193西夏皇帝。1140—1193年在位。名仁孝。夏崇宗长子。曹氏所生。十六岁即帝位,改元大庆。依附金朝。大庆四年(1143),用任得敬镇压蕃部哆讹起义。任用濮王仁忠、焦景颜、热辣公济、斡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达德书社创办,时名民立小学堂。书社成员担任义务教员,学生多为书社成员子弟,办学经费,由书社成员分担。次年,更名达德学堂,分高等、初等两班。是为贵州民办学堂之始。后添设
历(歷)书名。明徐学聚撰。四卷。辑录历代宦官事迹,自周、秦以至于明,惟特详于明代。但所录仅至世宗朝而止。内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两种,意在使帝王借鉴。然载明代事,不免有所避忌,取舍亦未甚妥当。
官名。唐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七品上武散官。宋代沿置,元丰改制罢。
在今陕西长武县西北。隋开皇中筑。唐大历初李怀光复筑城以防吐蕃。城“临泾水,俯瞰通道,吐蕃自是不敢南侵,为西边要防”(《旧唐书·李怀光传》)。北宋咸平四年(1001)置县。次年废。大观二年(1108)复
官名。新莽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部。置大夫,职如太守;属正,职如都尉。东汉废。
书名。唐佚名撰。约成书于麟德元年(664)。收入《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全文约二千余字,小序云:“夫学道欲求丹宝,先须识金石,定其形质,知美恶所处法。”记载道家炼丹常用矿物四十五种及其最佳产地。是中国最
?—1395明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喜读书,通兵法。元末投朱元璋,典亲军。屡败陈友谅,进亲军都护。经鄱阳湖之战,迁同知枢密院事。取江西、淮安,均有功,迁右都督。洪武元年(1368
见“梅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