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州
①北周改南青州置。治东莞县(隋改东安,再改沂水。今沂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莒南、莒县及江苏赣榆等县地。隋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贞观八年(634)废。②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城阳州置。治莒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日照市和莒县、沂水、沂南、沂源、蒙阴、莒南等县。属山东东路。元属益都路。明初省县入州。属青州府。清属沂州府。1913年废州为县。
①北周改南青州置。治东莞县(隋改东安,再改沂水。今沂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莒南、莒县及江苏赣榆等县地。隋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贞观八年(634)废。②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城阳州置。治莒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日照市和莒县、沂水、沂南、沂源、蒙阴、莒南等县。属山东东路。元属益都路。明初省县入州。属青州府。清属沂州府。1913年废州为县。
书名。清全祖望著。九十八卷。分文集三十八卷、《经史问答》十卷、外编五十卷。其中碑传文三十五卷,于明末清初人物记载尤详,内中颇多南明史料。其论人注重气节、品德,对黄宗羲、顾炎武、傅山等备加赞扬,钱谦益、
1791—1853清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字润峰。道光帝侄。历内阁学士,兼副都统。道光五年(1825)迁兵部侍郎。十四年任黑龙江将军。十六年授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二十一年授协办大学士。八月受命为
清代门生对座主的座主、座主的父亲或父亲的座主称太老师,自称为门下晚生,或门下晚学生。
官名。(1)即鸿胪卿,唐光宅元年(684)改,神龙元年(705)复名鸿胪卿。(2)渤海国官,司宾寺长官,置一人。
书名。清彭元瑞编辑。六十四卷。乾隆六十年(1795)成书。汇集乾隆一朝关于蠲免赈贷的谕旨、御制诗章,分类分事,按年月编排。有清刻本。
唐李翱哲学术语。谓通过勿虑、勿思,寐然不动的方法,达到克服一切情欲的目的。《复性书·中》:“弗虑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正思者,无虑无思也。”此说受佛教理论影响,近于佛教修持过程之“渐悟”
官署名。战国秦丞相处理政务之所。《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汉以后亦为丞相府第之称。
前521—?春秋末鲁国(一说陈国)人。姓巫马,名施,字子期,期或作旗,亦称巫马期。孔子学生。曾为鲁国单父(今山东单县)宰,日夜勤政,致单父得治。巫马施
清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胞弟。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济南候补知府、统带时,奉命统带亲兵马步队赴平原镇压朱红灯义和拳起义,在森罗殿被击败,却纵兵滥杀村民。旋因掩败邀功、滥杀无辜被参,清廷以“行为孟浪,
即大棘。地名。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北。《史记·梁孝王世家》:“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