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蕴
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明辩有吏才。初仕陈,历直阁将军、兴宁令。陈亡入隋,超授开府仪同三司,历任洋、直、棣三州刺史,俱有能名。炀帝即位,为太常少卿,揣知帝好声色,奏收周、齐、梁、陈乐家子弟,及六品以下官民善音乐与倡优百戏者,尽入太常,乐人增至三万,迁民部侍郎。大业五年(609),以户籍多漏,年龄不实,奏请“貌阅”,查出大量隐匿人口。擢为御史大夫,与裴矩、虞世基参掌机密。善揣摩奉迎,得专刑狱大权,曾谮杀薛道衡,黜罢苏威。引致奸邪,结党立威。宇文化及兵变时被杀。
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明辩有吏才。初仕陈,历直阁将军、兴宁令。陈亡入隋,超授开府仪同三司,历任洋、直、棣三州刺史,俱有能名。炀帝即位,为太常少卿,揣知帝好声色,奏收周、齐、梁、陈乐家子弟,及六品以下官民善音乐与倡优百戏者,尽入太常,乐人增至三万,迁民部侍郎。大业五年(609),以户籍多漏,年龄不实,奏请“貌阅”,查出大量隐匿人口。擢为御史大夫,与裴矩、虞世基参掌机密。善揣摩奉迎,得专刑狱大权,曾谮杀薛道衡,黜罢苏威。引致奸邪,结党立威。宇文化及兵变时被杀。
1391—1406明宗室。懿文太子朱标第五子。建文元年(1399)封徐王,成祖夺位降敷惠王,随母吕太后居懿文太子陵。永乐二年(1404)改封欧宁王。四年死于邸中之火,谥哀简。
1689—1721清福建长泰人,幼名祖。康熙末迁居台湾,以养鸭为生。康熙六十年(1721)以台湾知府王珍税敛苛虐,滥杀无辜,遂率众起于凤山罗汉门(今高雄旗山镇),诈称朱明后裔,响应者甚众。旋杀清总兵欧
官名。三国魏司马师为大将军时,其府置水曹掾一人。西晋公府及位从公开府者亦有。及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始置水曹参军,掌水事。南北朝沿置,为幕府僚属,凡公府、位从公开府者、将军都督府及州刺史府等多有之。其品
见“京堂”。
见“阿史那忠碑”。
①族名。属东胡系,语言与蒙古语有类似处。初附宇文部。至公元四世纪中叶宇文部为前燕攻破,始分离而成单独的部落,自号契丹。北魏以来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等地。北魏时有八部,分别与北魏
旧时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夜,又谓五鼓、五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
巷名。六朝时建康(晋改名为建业,后又改为建邺,今江苏南京)城内有乌衣巷,因三国吴时为乌衣营处所,故名。东晋时,琅邪王导、陈郡谢安、丹阳纪瞻等世家大族皆立宅于此,馆宇崇丽。时人把名流士人间交往称为乌衣游
即“玉典赤”。
1766—1837清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字子兰,号铁君。江声孙。优贡生。少传家学,精治许氏《说文》,从段玉裁学数十年,文字、声韵之学日益进,所著《说文解字音韵表》,订正段氏论音之误甚多。又游于彭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