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侯
战国时赵国国君。名籍。赵献侯之子。公元前408—前387年在位(一说烈侯九年卒,弟武公立,武公在位十三年)。任用公仲连、牛畜、荀欣、徐越等人,为政待以仁义,约以王道,又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六年(前403),与韩、魏并立为诸侯。
战国时赵国国君。名籍。赵献侯之子。公元前408—前387年在位(一说烈侯九年卒,弟武公立,武公在位十三年)。任用公仲连、牛畜、荀欣、徐越等人,为政待以仁义,约以王道,又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六年(前403),与韩、魏并立为诸侯。
书名。亦称《浙江图书馆丛书》。近人丁谦撰。二集。第一集,三十五卷,取自汉至明诸朝正史四裔传,进行考证;第二集,三十四卷,包括《穆天子传地理考证》、《元秘史地理考证》和《元圣武亲征录地理考证》等,内容多
?—1174金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正甫。天德进士。识古文奇字,号称辨博。历任澄州军事判官、三河主簿,迁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正隆三年(1158),厉行铜禁,官府收得三代以来鼎
官署名。宋代史馆所属编书机构。掌编修国史、会要、实录、日历,以馆职分领其事。
1465—1547明泰和(今属江西)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进士。官翰林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因触怒太监刘瑾,被革职为民。瑾诛,复职。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曾学禅,后悟其非,转习儒。谓“释氏之学,大抵有
仆(僕);?—765唐铁勒仆骨(固)部人。世袭都督。天宝中,历事节度王忠嗣、安思顺,皆以善战、通晓蕃情而著称。后从郭子仪、李光弼讨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屡立战功。至德元载(756),肃宗即位灵武(今宁夏
408—452即拓跋焘。北魏皇帝。公元423—452年在位。字佛狸。鲜卑族。明元帝长子。泰常八年(423)即位,时年十六。因柔然屡犯边境,亲自率军迎敌,击破柔然。神䴥二年(429),又亲
?—36新莽末颍川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字颜卿。与王匡、王凤等人起义于云杜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旋率下江兵与刘绩、刘秀所部舂陵兵联合,攻杀新莽将领甄阜、梁丘赐。诸将议立宗室刘玄为帝,惟常与南阳地主
书名。明程开祜辑。四十六卷。开祜,字仲秩,号二安居士,天都(今安徽歙县)人,任官光禄寺,取材邸报。凡言及辽东兵饷战事等事者,一并采收。卷一为熊廷弼按辽疏议,卷二为张涛抚辽疏议,其余各卷取编年体例,记述
?—1868清广西人,又名丘朝贵,绰号丘老虎。早年参加太平军,后隶陈玉成部。咸丰十一年(1861)封俱天安。同治元年(1862)奉命率部北上联合捻军。次年升朝将。三年率军入河西与陈得才、赖文光的西北太
亦称十玄缘起。佛教名词。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与“四法界”、“六相圆融”等构成“法界缘起”说。唐智俨首创者,称“古十玄”,唐法藏修改而成者,称“新十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如数十钱法,所以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