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
隋大业元年(605)改吴州置。因春秋时为越国旧地,故名。治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市。唐后复分置山阴,并为州治)。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义乌市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复为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越州。为浙江东道节度使治。五代吴越钱镠号为东府。南宋绍兴元年(1131)升为绍兴府。
隋大业元年(605)改吴州置。因春秋时为越国旧地,故名。治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市。唐后复分置山阴,并为州治)。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义乌市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复为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越州。为浙江东道节度使治。五代吴越钱镠号为东府。南宋绍兴元年(1131)升为绍兴府。
?—869唐人。庞勋部将。咸通九年(868)秋,率军围攻泗州,前后凡七月,克都梁城(今江苏盱眙北),擒唐将李湘、郭厚本。唐将马举率精兵三万救泗州,以火攻击败起义军,退守徐城(今江苏盱眙西北)。后坚守濠
1075—1127北宋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子安。第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历太学博士、太常少卿、知拱州。不附王黼、蔡攸。靖康元年(1126)主管龙德宫。次年,拒受张邦昌伪命,忧愤废食而死。
1460—1527明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希哲,生而枝指,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枝山老樵等。为徐有贞外孙、李应祯婿。弘治举人。五岁能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历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置。治邯郸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河北高邑县以南,大名、邢台、馆陶等市、县以西,河南浚县、内黄县及山东冠县西部地区。西汉高帝末年分南部置魏郡,辖境缩小,南境止于今河北邯郸市和成安
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阴山。《续资治通鉴》:北宋宣和四年(1122),天祚帝至漠北,闻金兵将近,遂弃辎重,乘轻骑入夹山,即此。
元路名。金末蒲鲜万奴割据辽东时(1215—1233)置。治今黑龙江东宁三岔口附近大城子古城。蒙古窝阔台五年(1233),蒙古灭万奴,“师至开元、恤品,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移治建州故城北石墩寨(在
官名合称。即宋代内侍省左班都知与右班都知,为宦官阶官,位都都知下。元丰改制,定为正六品。元祐中,改为从六品。南宋复为正六品。
即“小戴礼”。
即“玄奘”。
1834—1894清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咸丰举人。同治四年(1865)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六年,调高廉兵备道。后奏调赴闽总办税厘通商善后诸局,并海防事宜,署粮盐道。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