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以万安县改置。治今山东郓城县东。先后为郓州、东平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为郓州治。贞观八年(634)徙州治于须昌县,县仍属郓州。天祐二年(905)改为万安县。五代唐复为郓城县。周广顺二年(952)改属济州。金大定六年(1166)为避河决,迁治盘沟村,即今治。元明先后属济宁路、府、州。清属曹州府。
隋开皇十八年(598)以万安县改置。治今山东郓城县东。先后为郓州、东平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为郓州治。贞观八年(634)徙州治于须昌县,县仍属郓州。天祐二年(905)改为万安县。五代唐复为郓城县。周广顺二年(952)改属济州。金大定六年(1166)为避河决,迁治盘沟村,即今治。元明先后属济宁路、府、州。清属曹州府。
书名。明项笃寿撰。四十二卷。记明代名臣事迹,起太祖洪武年间,迄孝宗弘治时,计二百零四人。盖本袁袤昕著,而稍有增减。叙述详赡,凡年月先后,事迹异同,皆可为博考参稽之助。
少数族名。宋黎州诸蛮之一,即大路蛮,亦称勿邓。居今四川越西一带,与风琶蛮、两林蛮合称东蛮。其酋长称“百蛮都鬼主”。宋初即受封赐,五年一贡。嘉定九年(1216),服属大理国。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明正德十年(1515)土著起事,抚臣马昊分兵进讨,西路军围石头大寨,即此。
元末河南南阳、邓州与陕西商州等处的地主武装。自称“义兵”,因以兽皮为矢囊,状如瓠,号毛葫芦军。至正十四年(1354)五月,元置南阳邓州等处毛葫芦义兵万户府,免其军人差役,用以镇压农民起义。
阵法名。明嘉靖时戚继光所创。其法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单位,最前一人为队长,其他十人分为两列纵队,分列队长之后,最后一人为火伕。队长后面二人,一人执长牌,一人执藤牌,用以遮拦敌人重矢、长枪,掩护后队前进。又
种植茶树之土地。清代将其列为民田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两湖、云南、贵州。茶农向政府交纳钱粮。
?—819唐高丽人。李正己孙,李纳之子。元和元年(806),兄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死,部下迎立之。遣使入朝,请输两税,申官吏,守盐法,任为知留后。十年,淮西吴元济反,与之勾结,烧河阴漕院钱粮,以牵制唐军。
①西汉平帝刘衎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元始五年(5)冬十二月平帝卒,葬此。②东汉殇帝刘隆陵墓。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延平元年(106)八月殇帝卒,九月葬此。③明武宗陵墓。参见“十三陵”。
战国时魏国人。魏昭王三年(前293),韩、魏联军与秦战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南龙门),大败。魏使公孙衍卑辞割地于秦以求和。他自荐于魏王,言只割公孙衍将割之地的一半就可与秦媾和。见《战国策·魏策一》。
清光绪十四年(1888)置。为伊犁府治。治今新疆霍城县。1965年改名水定县,次年废入霍城县,霍城县移治水定旧治水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