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吏部处分则例
书名。清官修。乾隆三十四年(1769)始修,四十四年再纂,道光年间续纂。有乾隆朝刊本,四十七卷;道光朝刊本,五十二卷。该书是清代吏部处分官员的法规。以吏、户、礼、兵、刑、工为序,分别对官吏违反有关职守所应受到的惩罚做出规定。吏部官吏包括升降、举劾、考绩等;户部官吏包括仓场、漕运、户口等;礼部官吏包括科场、学校、祀典等;兵部官吏包括驿递、军政、边防等;刑部官吏包括盗贼、审断、用刑等;工部官吏包括河工、修造等,各有条款,记载明晰,是研究清代吏治的重要资料。
书名。清官修。乾隆三十四年(1769)始修,四十四年再纂,道光年间续纂。有乾隆朝刊本,四十七卷;道光朝刊本,五十二卷。该书是清代吏部处分官员的法规。以吏、户、礼、兵、刑、工为序,分别对官吏违反有关职守所应受到的惩罚做出规定。吏部官吏包括升降、举劾、考绩等;户部官吏包括仓场、漕运、户口等;礼部官吏包括科场、学校、祀典等;兵部官吏包括驿递、军政、边防等;刑部官吏包括盗贼、审断、用刑等;工部官吏包括河工、修造等,各有条款,记载明晰,是研究清代吏治的重要资料。
官名。唐末五代节度使兼支度使,其下则置此官,主钱粮开支诸事。
?—399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叔平。王羲之次子。善书法,工草隶(楷)。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笃信五斗米道。隆安三年(399),孙恩攻会稽(治今浙江绍兴),不为兵防,每日但入静室
报纸名。一名《广州旬报》。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1905.8.21)在广州创刊。黄晦闻主编,谢英伯、王君衍、黎起卓等编撰。“专以发挥拒约为宗旨”,反对美国政府排斥和虐待华工,声援抵制美货运动,刊
三国时京兆(治今陕西西安西北)人。魏郎中。撰《魏略》五十卷,事止明帝,为纪传体。《史通》称其书“巨细毕载,芜累甚多”。久佚。今有清人王仁俊辑本一卷。
名,原指等级名分,后泛指名称,正名即辨正其等级名分、名称。子路问孔子为政,孔子答以:“必也正名乎!”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297—348十六国时前燕创建者。公元333—348年在位。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原名晃,史书避讳多作皝。字元真,小字万年。慕容廆为辽东公,立之为世子。东晋建武元年(317),任冠军将军
唐人。昭宗时曾任江都县尉。著有《唐录政要》。
又译宝儿赤、卜儿赤、博儿赤、保兀儿赤、保儿赤。蒙古语,原意为“司膳”、“厨师”。《元朝秘史》旁译与《华夷译语》均作“厨子”。蒙元怯薛执事之一。《元史·兵志二》:“亲烹饪以奉上饮者,曰博尔赤。”
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门下官员之统称。魏、晋时,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黄散之称由此而来。东晋时,共平奏事之制虽罢,黄散已成习用之语。
即今桃花江,源出广西灵川县,经桂林市南入漓江。元至元十三年(1276),阿里海牙攻静江,“筑堰断大阳、小溶二江,以遏上流,决东南埭,以涸其隍,破其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