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寺
官署名。元至治三年(1323)置,掌英宗皇后速哥八剌位下钱粮营缮等事务。秩正三品,置卿六员,少卿、寺丞各二员。
官署名。元至治三年(1323)置,掌英宗皇后速哥八剌位下钱粮营缮等事务。秩正三品,置卿六员,少卿、寺丞各二员。
指部队战斗组织、编队之军法条令。《尉缭子》有《经卒令》,主要叙述对士卒进行组织编队之方法。
1730—1788清浙江江山人。乾隆武进士,由守备累迁至台湾镇总兵。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起义后,因坚守诸罗(今嘉义),擢福建陆路提督,授参赞。次年,将军福康安率援军抵台,以出迎礼仪不周,居功
官名。属东班诸司使。宋太平兴国间置,嗣后通常无职掌,仅为迁转之阶。
古代指官府出钱雇工服役。唐以前官府手工业中的劳动者,大多属强制承充,唐代则大部分是服徭役的蕃匠,但也有由官府出资雇用的明资匠、巧儿匠等。玄宗时,又以和雇方式召募建筑工匠达一万三千人之多。其他工役亦有出
汉代优恤老年人的法令。始于西汉文帝。据《汉书·文帝纪》文帝元年(前179)下诏议具养老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赐物及当禀鬻米者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①指国都、京师。《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裴骃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②
官名。三国魏于中书监、令之外,又置通事郎,掌呈奏,黄门郎签署文件后由通事郎署名,为帝省读、书可。魏明帝时改为中书侍郎,五品。高贵乡公时改为通事都尉、通事侍郎。吴、蜀称中书郎。西晋初仍为中书侍郎,置四员
唐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希仲。世为著姓。初擢明经,又应八科举。累历监察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693),拜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在官清谨,每有迁除,武则天多访之,必密封以进,未尝露其私恩。证圣元
明代税收用语。客商按官府所定时间及则例纳税,官府发给官券,以为凭证。其后方许发卖货物。
官名。北宋庆历七年(1047),避真宗谥号,改文明殿学士置。八年,丁度罢参知政事,遂加此职。旋以御史言紫宸不可为官称,改为观文殿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