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华山
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山海经·中次六经》:“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
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山海经·中次六经》:“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
官署名。即四方献言详定使司。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设,秩正三品,掌考四方陈言,择善上达于帝。置详定使、副使、掌书记各二员,由中书官提调。
罪名。汉代指受人(或为人)请托而触犯法律。《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平丘侯王迁,“地节二年,坐平尚书听请受臧六百万,自杀”。颜师古注:“如淳曰:‘律,诸为人请求于吏以枉法,而事已行,为听行者,皆为司寇。’
元代民间艺术。讲说历史故事。源于宋代的“讲史”。讲说所据的话本也称平话,如《五代史平话》等,今存。长篇历史故事,连续讲说多次。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官名。清代乐部什榜处主官,掌管演奏“掇尔多密”乐曲。清代定掇尔契达(内头领)一人,兼三等侍卫。六品衔达和七品衔达各二人。
即“刘余”。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建六官,置胥附中大夫,正五命;小胥附下大夫,正四命;胥附上士,正三命,复以大都督领胥附禁兵,则胥附诸官,皆禁兵之官。北周因之。
北魏宗室。字寿安。孝文帝时为左将军、齐州刺史,为政宽和。及宣武帝立,在秦州任内多所受纳。迁吏部尚书后,论价授官,惟专货贿,中散大夫高居斥之为“大贼”。正光五年(524),诏兼尚书右仆射,为西部行台,镇
官名。周代置。诸侯侍御小臣之长。掌传君主命令,正君主居位。《仪礼·大射》:“公坐取大夫所媵觯兴,以酬宾。宾降西阶下,再拜稽首。小臣正辞。”郑玄注:“正,长也。”
五代南唐元宗李璟年号(958)。
战国时人。初为卫嗣君所宠爱,与薄疑俱为卫臣。后至魏,为魏安釐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