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沙
元肃州(治今甘肃酒泉)人,唐兀氏。父举立沙,夏末以城降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以其父功授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祖时升昭武大将军,迁甘肃等处宣慰使,并统领唐兀军。中统二年(1261)曾被遣赴甘肃等处赈抚贫民。
元肃州(治今甘肃酒泉)人,唐兀氏。父举立沙,夏末以城降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以其父功授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祖时升昭武大将军,迁甘肃等处宣慰使,并统领唐兀军。中统二年(1261)曾被遣赴甘肃等处赈抚贫民。
隋大业初以睦州改置,治雉山县(今淳安县西南新安江水库中)。辖境相当于今浙江淳安县、建德市及桐庐县部分地。唐武德四年(621)复为睦州。
即积功和资历。汉代官吏晋升的依据之一。《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卫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中郎将。”《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李贤注:“久次谓久居
州郡长官的泛称。
?—1192金章宗兄。妃田氏生。本名桓笃,又作欢睹。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封崇国公。章宗即位,封瀛王。
汉代今文《易》学派之一。西汉施雠创立。雠曾与孟喜、梁丘贺同学《易》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宣帝时立为博士,甘露三年(前51),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后授张禹,禹授彭宣。由是施氏《易》有张、彭之学。著有
儒家修养方法。《左传·昭公十三年》:“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孔子多次称引,并将其具体化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即要求人们克制自己之情欲,使思想言行均符
唐陇西(治今甘肃临洮南)人,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字遐龄。贞观中,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参加编撰《晋书》、《隋书》、《五代史志》(即《隋书》十志),积功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先是其父大师有感南
清代康熙年间地方科派名目之一。由合邑通里共摊同出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下令勒石永禁。
《公孙龙子》篇名。旨在论证“指”与“物”二者的关系,故名。“物”即事物;“指”,解说不一,有“概念”、“属性”等说。以“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为全篇总纲,强调“指”是抽象、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用“指”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原内城工巡局改设,隶巡警部。管理京师内城一切警务。置厅丞一员,下设警务、总务、卫生三处,每处置参事一员。下属五分厅。每厅置知事一员。附设内城官医院。三十二年改隶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