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隆
南朝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兴世。起家梁东宫直后。侯景之乱,聚众于乡。郡守张彪引为将帅,随彪徙镇会稽(治今浙江绍兴)。后归附陈霸先,任中兵参军。陈文帝时,领甲仗宿卫,随侯安都平王琳。出任庐陵太守,败周迪叛军,继随章昭达击平陈宝应于建安(今福建建瓯)。废帝时,复拒华皎于武州(治今湖南常德)。屡建战功,官至荆州刺史,镇公安(今湖北公安北)。在州修建城郭,绥抚夷夏,时号称职。卒于任。
南朝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兴世。起家梁东宫直后。侯景之乱,聚众于乡。郡守张彪引为将帅,随彪徙镇会稽(治今浙江绍兴)。后归附陈霸先,任中兵参军。陈文帝时,领甲仗宿卫,随侯安都平王琳。出任庐陵太守,败周迪叛军,继随章昭达击平陈宝应于建安(今福建建瓯)。废帝时,复拒华皎于武州(治今湖南常德)。屡建战功,官至荆州刺史,镇公安(今湖北公安北)。在州修建城郭,绥抚夷夏,时号称职。卒于任。
1448—1517明宗室。英宗第二子,初名见清。景泰三年(1452)封荣王。英宗复辟,改封德王。成化三年(1467)就国济南,广占湖地、牧马地为庄田。卒谥庄。
南朝梁武帝年号(529—534)。凡六年。
官名。南诏置,与坦绰、久赞谓清平官,决国事轻重,犹如唐朝宰相。
见“阿房宫”。
水堰名。在唐剑南道眉州通义(今四川眉山)东七里。开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琼开,筑堤障蜀江水,修筑东、西、中三大堰,大小筒口百余,溉眉山、青神等县田七万二千余亩。
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日(1909.9.4)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订于北京。凡五款。规定:(1)中国如筑新法铁路允与日本先行商议;(2)中国认大石桥至营口铁路为南满铁路支路,俟南满铁路期
书名。明王尚文撰。二卷。尚文,字宝江,河北真定(今正定)人,官福建总兵。该书记载广西十寨瑶、壮族起义始末及被镇压情况。作者以亲身经历,叙述对峙激战状况颇详。
464—549即萧衍。南朝梁创建者。公元502—549年在位。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字叔达,小字练儿。齐高帝族侄。起家齐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为竟陵王萧子良八友之一。明帝建武中,为雍州刺史,
官名。元代地方行政机构宣慰使司之职官。每司设一人,位同知之下。明清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系土官官署宣慰使司之职官。湖广、四川、云南等省设有。从四品。有自己所辖之土兵及地区。世袭,其承袭事
一作育水。即今河南白河。《后汉书·刘玄传》:新莽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设坛场于淯水上沙中”,立刘玄为帝,建元更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