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置思明羁縻州,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升为路。治今宁明县东明江。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上思二县,崇左、扶绥二县南部及凭祥市地。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思明府。
1531—1615明归德商丘(今属河南)人,字仲化,号龙江。嘉靖进士,授检讨。神宗即位,进左赞善,累迁吏部左侍郎。万历二十九年(1601)命以礼部尚书入阁,屡辞不允,因疏请撤矿监税使有誉望,为首辅沈一
见“律数”。
?—318十六国时人。尝随刘曜亡命,共匿于朝鲜,在艰困之际,事曜甚谨。汉刘聪时,任中书令。以与尚书令王鉴等谏阻聪立中常侍王沈养女为左皇后忤聪,皆被杀。曜立,追赠大司空、南郡公。
使臣所持符节。亦指出使之臣。《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刻有文字的竹箭)辅之。”
即“农桑经”。
清广西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咸丰五年(1855)封冬官又正丞相。后隶韦志俊部。九年韦叛变,与黄文金等领兵讨伐,收复池州(今贵池),以功授右军主将,并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十一年攻占浙江长兴,封襄王。同治
1487—1517明余姚(今属浙江)人,字曰仁,号横山。正德进士。历官至南京兵部员外郎、工部郎中。王守仁开山弟子和妹婿,被守仁誉为“吾之颜渊”。学无独树,然于弘扬王学,颇得其力。认为“学莫要于收放心,
?—前47西汉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人,字长倩。后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治《齐诗》,曾诣太常受业。昭帝时以射策甲科为郎,数年,察廉为大行治礼丞。宣帝地节三年(前67)劾奏霍氏擅政,得任谒
1864—1927湖南湘潭人,字奂彬,一作焕彬,号直山、郎园。清光绪进士。授吏部主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反对新学,与王先谦等攻击时务学堂,斥康、梁为“乱民”、“詖士”,并撰《长兴学记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