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襄公
前575—前542
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572—前542年在位。名午。鲁成公之子。即位时年三岁,由季孙行父、仲孙蔑、叔孙豹、季孙夙相继执政。十一年(前562),季武子作三军,三桓各有其一,公室益弱。二十八年,往楚。次年,返鲁经方城(今河南方城东北)时,知季孙袭占公室的卞邑(今山东泗水东南),欲借楚师伐季氏,大夫荣成伯劝其将卞邑赐予季氏,以求季氏事君,只得采纳。在楚时因慕楚国宫廷规模,返鲁后亦仿建楚宫以居。
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572—前542年在位。名午。鲁成公之子。即位时年三岁,由季孙行父、仲孙蔑、叔孙豹、季孙夙相继执政。十一年(前562),季武子作三军,三桓各有其一,公室益弱。二十八年,往楚。次年,返鲁经方城(今河南方城东北)时,知季孙袭占公室的卞邑(今山东泗水东南),欲借楚师伐季氏,大夫荣成伯劝其将卞邑赐予季氏,以求季氏事君,只得采纳。在楚时因慕楚国宫廷规模,返鲁后亦仿建楚宫以居。
见“耶律淳”。
①炮(抛石机)的一种。卧三角形,似虎蹲,故名。②明代兵器。曾用以御倭。长0.67米,重15公斤,前腔装2.5公斤大***(或石弹)一枚,后腔可容15克小***(或石弹)百粒。点火后,小弹推大弹远射。此炮无
清代通过内阁公布的*上谕。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为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涿鹿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
官名。西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始置,秩二千石。掌京城长安诸城门警卫,领城门屯兵,属官有司马一员及十二城门候。职显任重,每以重臣监领。王莽居摄时,更名为城门将军,诸城门各置校尉。始建国元年(9),又置
清制,凡由外省来京城考试及捐官等事,皆须同乡京官为之具保结,其上盖以六部印。保证文书称结,盖印之结称印结。
?—1651清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字公茂。天聪八年(1634)以汉文应试,中举人,命值文馆。崇德元年(1636)授国史院大学士,奏定部院官制及试士之法。入关后,迭主会试。顺治六年(1649)充《太
书名。唐杜儒童撰。五卷。记述隋末李密、窦建德领导农民起义及李渊父子起兵反隋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即“哒”。
即“程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