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东汉置,设谒者仆射为长官,常侍谒者五员、谒者三十员,掌朝会典礼,遣使传宣诏命、巡视监察。名义上隶光禄勋,实际直达皇帝,时号外台,与尚书、御史合称三台,共掌朝政。三国沿置。晋省并入御史台。南北朝
官署名。北宋重和元年(1118)置。掌讨论振兵裕民之法。宣和元年(1119)废。
指帝王亲自处理朝政。秦汉制度,如嗣君年幼或其他原因,通常由母后临朝称制,或由事先指定的元老重臣、外戚摄政。待皇帝成年后,即由皇帝亲政。如昭帝即位年幼,霍光受遗诏辅政,昭帝死,霍光又废昌邑王,迎立宣帝,
书名。唐李德裕撰。二卷。记述秦汉以来去绝域,获名节自著者,自由余至尚可孤凡三十人的事迹。已佚。
①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南朝齐萧子良《请停台使检课表》:“值今夕酒谐肉饫,即许附申赦格;明日礼轻贷薄,便复不入恩科。”②科举考试用语。宋制,举人年高而屡经省试或殿试落第者,遇殿试时,许由礼部贡院另立名册
古代青铜器纹饰。纹形为蚕的图案化形象。蚕体一般呈S形卷曲,圆头,有两目。多用为器物口沿下或足部装饰。盛行于商代和周初。
即“还冤志”。
古代治疗马四肢病的一种特殊方法。即用特制之烙铁在皮肤上烙上不同图形以治病。不知始于何时,唐代已能根据部位和所患病症,选用各种形状烙铁进行烙治。《司牧安骥集》中有载。如治蹄漏和蹄肿痛,在垂泉穴用尖顶状烙
明别失八里(蒙兀儿斯坦)王。洪武十六年(1383)即位。二十四年首次遣使朝贡,太祖赐予彩币。成祖即位,明廷复遣官赍玺书、彩币使其国。
又译罔留、翁里郭特。蒙古语音译,意为“王的人民”。明蒙古部名。因元代此部分人为斡赤斤后王属民,故名。明置泰宁卫。今翁牛特旗名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