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舍
西汉楚国武原(今江苏邳州西北)人,字君倩。通《五经》,以《鲁诗》教授。与龚胜相友,并以名节著称,时人谓之楚两龚。楚王入朝时,聘为常侍,归国固辞。以龚胜荐征为谏大夫。病免,复征为博士。拜泰山太守。旋称病归乡里。
西汉楚国武原(今江苏邳州西北)人,字君倩。通《五经》,以《鲁诗》教授。与龚胜相友,并以名节著称,时人谓之楚两龚。楚王入朝时,聘为常侍,归国固辞。以龚胜荐征为谏大夫。病免,复征为博士。拜泰山太守。旋称病归乡里。
明代国子监监生拨历(即分拨到各衙门历事)形式之一。因历事时间较长,故名。员额为诸色办事,清黄一百名,写诰四十名,清军四十名,天财库十名。初以三年为期,后俱改一年上选。
官名。三国魏置牧官都尉,掌牧场。晋因之。十六国前秦亦置。
明末清初四川人,字一匡,自号日樵道人。明崇祯年间拔贡,十五年(1642)冬入都就选。后遇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遂将其目睹情况著为《国变录》。
?—1533明亦力八里(蒙兀儿斯坦)王。羽奴思次子阿黑麻之子。阿黑麻死,长子满速儿当权,被逐至中亚,居喀布尔。正德九年(1514),率兵进入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击败阿巴癿乞儿,统治南疆西部。后与满
一作呿嗟。白蛮语音译,即腰带。唐南诏服饰制度,蒙氏属官曹长以上,得系“金佉苴”,其土兵“负排”及“罗苴子”者,则系朱漆的犀牛皮“佉苴”。
亦称西洱河蛮。古族名。专指居住在西洱河(今洱海)周围地带的居民。自云其先本汉人。语言、生产及习俗多同汉族,一般认为是由不断迁入的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而成。曾先后附唐和吐蕃,与六诏并存。唐开元二十五年
书名。明官修。二百九十三卷。述宪宗在位期间史事,起天顺八年(1464)正月,终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以刘吉为总裁纂修,四年八月成书。因刘吉与宪宗末年大学士刘珝及吏部
“邙”亦作“芒”,即邙山。金正隆六年(1161)曾改名太平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接偃师、巩义、孟津三市、县界。历代洛阳有事,此山为必争之地。《资治通鉴》:唐武德三年(620),李世民攻王世充于洛阳,“
书名。唐道士李冲昭撰。一卷。书成于天复二年(902)。分三十五目。系据实地访求所得资料,参考《衡山图经》、《湘中记》等书,引及古佚山志文献编成。首叙衡山总况,次依目记载山中五峰三涧、各种建筑和道教活动
《汉书·地理志》:“阴馆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内的桑干河与永定河;自今北京市西南卢沟桥以下,故道在今永定河之北,在今天津市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