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征三岩

三征三岩

清朝征讨三岩的战争。三岩位于西藏东部与四川交界处,为由川入藏的要路。其头领屡唆众劫掠官兵、商旅,梗阻通道,清政府为确保由川入藏之路畅通,曾多次用兵征讨,其中重要者有三次:(1)乾隆四十五年(1780),以其劫掠达赖喇嘛购买之茶包、马匹,并击毙护送人员,清廷令驻藏帮办大臣索琳和西藏噶伦班第达率兵300随同成都将军特成额所遣总兵成德、游击袁国璜赴江卡往剿,执杀其首领安错,将同谋白马四朗等监禁于成都。事后,于要隘处,移驻绿营官兵稽查、弹压,令德尔格忒土司酌派大头目协同管束,设守备各员分驻。(2)光绪八年(1882),以三岩历年出劫,巴塘粮员稽志文赴竹巴笼地方,于要路各处派泰宁营兵丁逐段驻防,令土司严缉,驻藏帮办大臣维庆亦派兵查办,共同围攻紫打寨,击毙其首领霞朵。其善后照越嶲夷卡例,令各献头目在巴塘作人质,责成擦纳喇嘛出结具保,三岩为患历百年,经此次调兵查办,终使川、藏大道畅通。(3)以其劫掠递送驻藏大臣公文之台兵加以残虐,撕毁公文,于宣统元年(1909)委知府傅嵩炢率各营兵五路进剿,与自云南还师,途经该地之新军统领凤山会师,合攻,又出示招抚,三岩被肃清。事后,照巴塘例,改设流官管理,纳粮税。

猜你喜欢

  • 迪姑迭

    1077—1123金武官。亦作迪忽迭。温迪罕(痕)部人。女真族。温迪罕氏。扎古迺孙,胡论水(今活龙河)部长阿胡迭子。年20余代父领谋克。辽天庆四年(1114),攻宁江州,败辽援兵。后在破奚营,败韩州、

  • 西藏志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分上、下两册(另有与之相同之手抄本称《乾隆西藏志》,分上、中、下3册)。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主要记述清军两次入藏驱逐侵藏之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康济鼐等4名噶伦简历

  • 苏龙

    珞巴族部落名。自称“布瑞”,藏族称之为“丁珞”。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区。传说其祖先与崩如、巴依、玛雅、阿帕塔尼和纳等部落的祖先为兄弟。有阴垛、姑佑、石鲫、石觉、布更、布耶、嘎恨、嘎得

  • 仇犹

    见“仇由”(320页)。

  • 蓝正樽

    清道光朝瑶族起义首领。又名蓝元旷。湖南新宁县麻林峒人。瑶族。虽家境贫寒,但年幼苦学,曾考取秀才,为人正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有胆有识,颇孚众望。道光年间(1821—1850),新宁县瑶山八洞一带,官府豪

  • 白腊布

    仡佬族传统工艺品。用羊毛织成的一种羊毛布。每年仲春剪下羊毛,手工纺成细线,可织出各种花纹的毛布料。因投放白腊场销售而得名。可作为制做大衣的用料。有些花纹可使布面起花,布里平板。盛行于贵州大方县等地。现

  • 卢鹿蛮

    古部落名。亦称落兰。属乌蛮系统,为乌蛮七部之一。据《云南志》、《新唐书》等记载,唐时分布在今云南省巧家、东川、会泽、寻甸、晋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四川省西昌、德昌、会理、泸沽走廊一带。大理国时,因首领名

  • 五管

    唐时岭南地方机构。唐贞观朝(627—649)分全国为10道,其中岭南道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地。后分岭南道为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交州)5总管府,统称岭南五管,由广州府都督统摄。其中桂州、容州、邕

  • 脉诊概要

    书名。藏文名《札达嘎苏勒》,蒙古医学著作。18世纪察哈尔蒙古药物学家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写成。26叶,木刻本。主要论述脉诊,附记放血的脉络穴位。作者还著有※《油剂制法》、※《认药学》等著作。

  • 将军庙

    唐将李宓之庙。俗称将军洞。地点在云南下关(今大理市治)西北、苍山斜阳峰麓。天宝十三年(南诏阁罗凤赞普钟三年,754),唐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奉命率7万兵击南诏,遭南诏及吐蕃夹击,全军覆没,本人遭擒,被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