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皋落氏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亦作皋落氏、皋落狄,或简称“皋”。岑仲勉释其意为“东山黑狄”。初分布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省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有“狄之渠帅”之称。周惠王十七年(前660),遭到晋太子申生的攻击,兵败于稷桑(一说为今山西闻喜)。为避开晋军的侵袭,遂向东北方向迁徙,旧牧地被晋国侵占。先迁至壶关(今山西长治地区),再迁于乐平(今昔阳一带)居牧。与赤狄诸部共衰亡。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亦作皋落氏、皋落狄,或简称“皋”。岑仲勉释其意为“东山黑狄”。初分布于成周西北、晋都绛东南,即今山西省垣曲县一带,与晋紧邻,威震晋都,有“狄之渠帅”之称。周惠王十七年(前660),遭到晋太子申生的攻击,兵败于稷桑(一说为今山西闻喜)。为避开晋军的侵袭,遂向东北方向迁徙,旧牧地被晋国侵占。先迁至壶关(今山西长治地区),再迁于乐平(今昔阳一带)居牧。与赤狄诸部共衰亡。
?—285夫余国王。前王麻余之子。父死,年6岁,立为王。晋太康六年(285),为鲜卑慕容廆所破,自杀,子弟走保北沃沮(故地约在今吉林延边地区一带),王城被毁,万余夫余人被掠。晋武帝愍之,下诏存问,并示
近代回族文化团体。1925年6月28日,由哈德成、伍特公、沙善余、马刚侯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以阐明伊斯兰教教义、提倡回民教育、开展中外伊斯兰文化交流、扶助同教公益事业等为宗旨。马刚侯、哈德成任正、副
自称“尔玛”、“尔麦”。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共有198252人(1990)。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以及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丹巴、北川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
※东羌的一支。又作钳耳、钳铒、钳儿等。大概是※烧当羌的一支迁居于西河郡(时治所在平定县,今内蒙古东胜县境)者。元初四年(117),汉军镇压西羌东羌大起义时,有1.1万口降汉。延光元年(122),复起兵
1309—1364元代地方官员、著名学者。藏族。仲钦·门兰多吉之子。五岁能熟读诗文。元至治三年(1323),被委任为卫藏蔡巴万户长。泰定元年(1324),亲至内地朝觐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受赐银印和掌管蔡
蒙古国和元代自成吉思汗起历代蒙古诸帝之茔地。其周围“插矢以为垣,阔逾30里,逻骑以为卫。”(《黑鞑事略》)严禁入内。蒙古人称之为“大禁地”,由兀良哈部贵族率军守卫。其所在,《元史》称“起辇谷”;拉施德
部分达斡尔人的传统食物。流行于布特哈地区(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一带)。民间每逢杀猪宰羊,有吃手扒肉的习惯,猎到狍子也如此。食法是:狍子剥皮后,带骨切成大块,放入锅内煮,加少许盐,煮熟捞出,手
历史上蒙、藏等民族以十二种动物名纪年的方法。赵翼《陔余丛考》谓十二属相之说起于东汉。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政后,制定藏历用十二生肖循环纪年法,其排列顺序与汉历十二地支所表之十二生肖排列顺序相同,即鼠、牛
?—1439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脱欢、托欢。出身绰罗斯家族。顺宁王※马哈木子。额勒伯克汗之外孙。据《蒙古源流》载,原名巴噶木(一说此为其父名),因被东蒙古阿鲁台太师俘为家奴,覆于釜下,故名“脱懽”(
景颇语音译,意为“田的力气”。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对田租的一种称谓。租额各地不一。景颇族人认为,把荒地垦辟为田是要花大力气的,所以别人借种得付给田主一定的力气钱,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