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胡

东胡

古族名。因居匈奴(胡)以东,故名。春秋战国时,分布于燕国以北,盛时达燕国东北及赵国东边。由族属相同之各部组成部落联盟,※乌桓、※鲜卑即其组成部分之一。屡扰燕、赵边地,迫燕以大将秦开为人质,掠赵代郡人众。后为秦开所破。退千余里,迁于今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燕于造阳至襄平筑长城,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御之。赵惠文王二十六年(前273),复为赵国所败,失原所占代地,孝成王元年(前265),再为赵将李牧所破,秦末汉初,东胡王恃强向匈奴索取名马、阏氏(匈奴单于后妃)、瓯脱(匈奴与东胡间之缓冲地带),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灭,余众退居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一说是时始因以为号,分称乌桓、鲜卑。臣服匈奴,岁贡牛、马、羊、皮张。原以游牧、狩猎为业,追逐水草,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食肉酪,衣毛毳,后在接近汉地处产生农业、手工业,能制造牧猎所需之工具、兵器、马具等,会酿白酒。有明显阶级分化,战争中常虏掠人口为奴。为匈奴灭亡后,源出东胡的乌桓、鲜卑和其分衍而出之※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秃发部、※乞伏部以及※柔然、※契丹等,都曾先后在中国北方兴起,建立割据一方的政权。

猜你喜欢

  • 邦达昌

    藏语音译。解放前藏族商号名。由西藏昌都芒康县邦达地方的世袭头人邦达养培开办。因该头人曾出钱买得西藏地方政府四品官位,曾任原西藏地方政府驻亚东商务总管,代表噶厦政府经办进出口贸易,享有免交进出口税、支派

  • 古族名。一作傁,又称賨叟、氐叟、青叟等。“叟者,蜀夷之别名”(《尚书·牧誓》孔颖达疏)。汉代谓蜀为叟。叟兵即蜀兵。汉至六朝,分布在今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等地。西汉元封二年(前109

  • 中国经营西域史

    书名。曾问吾撰。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约48万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阐述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经营;中编记述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及其在新疆的施政;下编叙述辛亥革命后新疆的政治、经济、

  • 东科尔

    ①藏语音译,亦称赛郎巴,意为“僚属”、亦即“仲科尔”,“在政府任官之世家之弟”。额定175名,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俗官。凡大贵族子弟在仔康附设学校受训后,即任官,称东科尔。在原西藏地方政府中形成一俗官系统

  • 会昌一品集

    文集名。一名《李文饶文集》,又名《李卫公文集》。唐李德裕(787—850)撰。20卷,别集10卷,外集4卷。德裕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子。以荫补校书郎,迁监察御史。武宗时,任门下侍

  • 王裕芬

    清代满族女诗人。字芷亭,号呼奴山人。本宗室,出家,易姓名为清虚观道士。著有《漱芳诗存》。

  • 段俭魏

    唐代南诏大臣。又名段忠国(一误作段国忠)。白族先民。祖籍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王崧《大理世家》称其为“汉太尉段熲之后”。南诏王阁罗凤(748—779年在位)时,初任大军将(南诏高级将领)。唐玄宗天宝十

  • 敦多布喇什

    见“敦罗布喇什”(2270页)。

  • 集宁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集宁县(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集宁市东南土城子)。蒙古诸部统一前,汪古部世居该地。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于春榷场设置集宁县,隶抚州。元朝升为集宁路。明废。集宁故城址今仍

  • 天兴国

    即“大天兴国”(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