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孙

乌孙

西域古国名。王治赤谷城(今新疆阿克苏河上游前苏联境内伊什提克一带)。其民原活动于敦煌、祁连间,后被大月氏所破,部众附属匈奴。汉文帝后三年(前161)左右,乌孙挟匈奴之力率族西迁塞人故地(今伊犁河流域一带),逐大月氏,据有其地。故其民中有塞种、大月氏种。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众63万,胜兵18万余。王曰昆弥。国王之下设相、大禄、左右大将2人,侯3人,大将、都尉各1人,大吏1人,太监、舍中大吏各2人,骑君1人。其国土地平坦,严寒多雨,林木茂密。居民从事游牧。国多马。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出使西域,乌孙与汉结盟抗击匈奴。汉先后以宗室女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嫁乌孙王。本始三年(前71),与汉联兵大破匈奴。后属西域都护统辖。汉于赤谷城驻兵屯田。自乌就屠自立为昆弥,其人民地界分为二,分立大、小两昆弥,局势动荡,国力渐衰。北魏时遭柔然劫略,遂迁于葱岭山中。南朝宋元嘉十四年(437),北魏遣使者董琬等使其国。后常入朝贡献。

附:乌孙昆弥世系

猜你喜欢

  • 青海志略

    青海省方志,近人许崇灏(甘肃人,字公武)编撰,系据新亚细亚学会会员黎小苏、邱向鲁、朱允明等实地考察报告,再稽古籍有关记载,重编而成。民国三十二年(1943)于重庆土纸铅印,分11章:第1章总说;第2章

  • 陈汤

    东汉零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参见“羊孙”(889页)。

  • 师山文集

    书名。元郑玉(1298—1358)撰。8卷。另有遗文5卷,传或为其裔孙郑虬、郑鲸所编。玉,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字子美。通经学,尤精于《春秋》。生平不求仕进,设师山书院讲学,受业者甚众。至正十四年(

  • 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3千余。居住在台湾中南部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溪谷和1000至1500公尺高地上,包括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来吉、

  • 拜巴噶斯

    ?—1640明末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卫拉特汗博贝密尔咱孙,哈尼诺颜洪果尔之子。初游牧于额敏河与伊犁河沿岸,后逐渐迁至乌鲁木齐地区。16世纪末17世纪前期,为卫拉特“楚固拉干”(会盟)

  • 迦师祗离

    见“喀什噶尔”(2205页)。

  • 通古斯

    ①国际上有些学者对操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语言的诸族的泛称。 ②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部分鄂温克人的他称。一作“统古”、“同葛”。名称来源于雅库特人称呼的“通乌斯”。1957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

  • 主文

    清代四川西南部土司延请汉族协助办事之人。俗称师爷。帮土司办理上行文书及在迎送汉族官员时,任翻译。土司滋事,多系此辈从中唆使。后仿云南刊木榜示谕土司之例。规定凡川陕土司所延请之人及在土司署内办事之通事,

  • 梁弥承

    宕昌羌国王。※梁弥颉死,于南齐永明六年(488)即位。齐武帝封其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东羌校尉、宕昌王。曾遣使向齐求军仪、军器、内伎、秘阁图书,未获允。仅赐以《五经集注》、《论语》各一部。北魏文

  • 木册长官司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始建于元代,称木册安抚司(治今湖北宣恩县西南)。元末明玉珍改称长官司。明洪武四年(1371)废。永乐四年(1406),以土官田谷佐招收流散土民,复设长官司,以谷佐充长官,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