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也速也不干

也速也不干

元朝宗王。又译也速也不坚。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后裔,别帖木儿子。泰定元年(1324)封荆王,赐金印。四年,因侵占岐王锁南管卜分地,被告发,由甘肃行省阅籍归还。天顺元年(1328),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称帝后,他节度陕西诸王分三道起兵勤王,闻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于大都(今北京),上都为齐王月鲁帖木儿所破,遂传檄诸军西还。至顺元年(1330),因诸王秃坚、万户伯忽起兵云南,从镇西武靖王搠思班往讨,次年平乱,受命率所部留镇一年。屡遣使献犛牛及方物。

猜你喜欢

  • 叱豆浑

    南北朝时期柔然部落名。亦作折豆浑、是豆浑,简称“豆浑”。源于东部鲜卑。曾有部分人投西秦乞伏乾归(?—412)。柔然汗国兴起后,依附柔然,其首领担任柔然俟利莫何、莫何去汾等要职,部众逐渐融入柔然,互通婚

  • 和夷

    古族名。今哈尼族。《禹贡·梁州》下说:“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北宋苏轼《东坡书传》说:“和夷,西南夷名也。”南宋毛晃《禹贡指南·和夷底绩》下说:“和夷,西南夷。”清代胡渭《禹贡锥指》说:“和夷,涐水

  • 跳盔甲

    羌族传统祭祀舞蹈。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多在对本族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之。故又称“大葬舞”。舞蹈者人数不定,数人至数十人均可;身穿生牛皮制作的铠甲,头戴插着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手执兵器。开始时先围成圈舞

  • 洛桑丹悲坚赞

    ?—1766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喜惹桑布圆寂后,被选为转世灵童,即塔尔寺阿嘉呼图克图二世。乾隆十一年(1746),奉旨进京朝觐,获殊遇,清帝赐以“述道伯勒各图诺门罕”称号,驻雍和宫,任副札萨克达

  • 斡纳阿剌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温纳何剌”、“温纳河剌”。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斡纳阿剌为※六院部下之一石烈。《辽史·营卫志》称: “斡

  • 纳木札勒

    ①(?—1710)清代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自号额尔德尼。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墨尔根台吉长子。青海和硕特八台吉之一,隶青海左翼。驻牧永安卫之西,大通河北边。康熙三十五年(1696)承父爵,仍袭

  • 彻里军民总管府

    见“车里军民宣慰使司”(282页)。

  • 沐诚

    1457—1482明朝将领。书法家。字择善。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人。回族。世居云南。幼诵《孝经》、《论语》诸书。既长,娴韬略、工咏吟、善草书。成化十年(1474),袭云南左卫佥事。十六年(

  • 温宿府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直隶州改置。治所在今新疆阿克苏县。领温宿(今阿克苏)、拜城2县。辖大庄30处、15驿站、4卡伦。隶喀什噶尔办事大臣。总兵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近10000

  • 苏布敦庙

    内蒙古巴林右旗寺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于大板镇北60里沙尔台河南阳日宝力格。初建于林西县城东8里处,规模比较大,由于巴林土地被放恳,始移建于沙布尔台河南,庙内有殿堂和僧舍。为原巴林右旗